百万答题大赛夺冠后,我当场捐出全部奖金给山区小学。直播间瞬间刷屏:“作秀鬼!
有本事晒捐款证明!”我低头沉默,弹幕狂欢:“看!没话说了吧!”第三天,
山区小学晒出感谢信:“感谢林栀同学连续十年匿名捐赠,累计千万。”热搜炸了,
曾经骂最凶的大V秒删帖。而这,
只是我复仇计划的第一步——因为那个带头带节奏的知名公益人,
正是十年前抛弃我妈的小三女儿。现在,该轮到她体验社会性死亡了。
第一章 巅峰时刻的惊雷聚光灯像烧红的针,扎在眼皮上。
我站在“智慧之巅”全国知识竞赛总决赛的舞台中央,
手里那张轻飘飘的、印着七位数金额的模拟支票,却重得快要拿不住。
主持人用那种能挤出蜜糖的腔调,把话筒递到我嘴边:“林栀,恭喜你!赢得百万大奖!
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准备怎么用这笔钱?”台下是黑压压的人头,直播镜头像冰冷的瞳孔,
对准我每一个细微的表情。网络上,弹幕已经刷成了瀑布。“学霸女神!人美心善!
”“这智商这颜值,慕了慕了。”“肯定是存着出国深造吧?”“买买买!奖励自己!
”我深吸一口气,空气里弥漫着虚荣和期待的味道。我轻轻拨开额前被汗水粘住的一缕碎发,
对准话筒,声音清晰,带着一种刻意压平的平静:“感谢组委会,感谢我的学校。这笔奖金,
我决定,全部捐出去。”台下响起一片礼貌性的惊叹和掌声。主持人适时烘托气氛:“哇!
全部捐赠?太令人钦佩了!能透露一下捐赠方向吗?”“捐给云岭深山的清水塘小学。
”我说出这个名字时,舌尖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苦涩,很快又被一种更坚硬的东西压了下去。
场面瞬间被推向***。直播弹幕更是疯了。“天啊!百万全捐!真·女神!
”“人美心善智商高,这才是当代青年榜样!”“清水塘?我知道那个地方,超级穷!
这是真慈善!”闪光灯亮成一片,几乎要刺瞎我的眼睛。我微微鞠躬,想尽快结束这场表演。
按照流程,接下来应该是接受赞誉,然后功成身退。但就在这一刻,
一条异常醒目、带着强烈引导色彩的付费弹幕,像血红色的蜈蚣,
爬过直播屏幕最顶端:“戏精附体?百万说捐就捐,骗鬼呢?真善良怎么不匿名?
摆拍作秀这么明显,当网友是傻子?”时间凝固了一秒。紧接着,
仿佛早已埋伏好的军队收到了进攻信号,
无数质疑的、辱骂的弹幕如同瘟疫般爆发式蔓延:“就是!早不捐晚不捐,
非得等拿了冠军当着镜头捐?蹭流量蹭疯了吧!”“查查她背景!普通家庭出来的,
百万说捐就捐?骗谁呢?”“坐等打脸!这种人我见多了,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要求公开捐款证明!立刻!马上!”“对!晒证明!不然就是诈捐!消费大家的善良!
”“作秀鬼!滚出学术界!”主持人的笑容僵在脸上,
试图控场:“呃……看来我们的网友非常热情,也很有求真精神。林栀同学,
这个……”他尴尬地看我,眼神里写着求助。台下的窃窃私语变成了嗡嗡的噪音。
那些刚才还充满赞赏的目光,此刻充满了审视、怀疑,甚至幸灾乐祸。我看着镜头,
看着那飞速滚动的、充满恶意的文字洪流。心脏像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但奇怪的是,
我并不感到意外,甚至有一种“终于来了”的解脱感。我只是低下头,抿紧了嘴唇,
在外人看来,这完全是一副被戳穿后无言以对、不知所措的模样。这个沉默,
被直播间和现场的人解读为默认。弹幕更加狂欢:“看!她没话说了!实锤了!”“低头了?
心虚了吧!”“道歉!滚下去!”场面几乎失控。导演在台下焦急地打着手势。
主持人勉强说了几句圆场的话,仓促结束了直播。聚光灯熄灭的瞬间,我感到的不是黑暗,
而是无数道更加刺人的目光。我的巅峰时刻,在持续不到五分钟的赞誉后,急转直下,
变成了一场公开的刑场。社会性死亡,开局。
第二章 漩涡“智慧之巅”夺冠的余温尚未散尽,诅咒的冰冷已经浸透骨髓。热搜榜上,
#林栀诈捐#、#学霸人设崩塌#、#百万奖金作秀# 的词条后面跟着深红色的“爆”字,
像丑陋的伤疤,牢牢霸占前列。我的手机从直播结束那一刻起就彻底瘫痪,
无数条陌生号码的短信和微信好友申请像腐烂的泥石流,汹涌而来。“***,怎么不去死?
”“消费贫困山区,你良心被狗吃了?”“长得人模狗样,心思这么脏!”“把奖金吐出来!
不然人肉你全家!”宿舍楼下开始聚集起不明身份的人,有的举着手机直播,
有的干脆拉起了白底黑字的横幅——“林栀滚出校园!”“***诈捐骗子!”。
辅导员和系领导轮番找我谈话,语气是程式化的关切,裹挟着掩饰不住的焦虑:“林栀啊,
这件事影响太坏了,学校压力很大。你到底捐没捐?要是捐了,赶紧把证明拿出来,
平息舆论嘛!”我坐在他们对面,手指冰凉。证明?我拿不出来。至少现在不能。
因为这笔百万奖金,根本就不是终点,甚至不是重点。它只是一块丢进死水潭的石子,
是我精心计算后,抛出的第一个诱饵。我要钓的鱼,还在水下得意地摇着尾巴。
我注册了一个小号,
点进那个带头冲锋、粉丝数百万的知名公益大V“暖心姐姐”的微博主页。她的真名叫苏晴,
一个听起来温暖又正直的名字。此刻,她最新的一条长文正在被疯狂转载。
标题异常刺眼:《当慈善成为流量密码:析‘百万才女’林栀事件背后的诚信危机》。
文章里,她以一副痛心疾首的行业前辈口吻,
条分缕析地“质疑”我的捐款动机:“……真正的慈善发于内心,而非聚光灯下。
林栀同学高调宣布捐款,却无法在公众合理质疑下第一时间出示证明,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其真实性。如果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炒作,那不仅消费了公众的善意,
更玷污了‘慈善’二字的纯洁。我们呼吁林栀同学尽快拿出有力证据,否则,
年轻一代的诚信基石,将因此而松动……”写得真好啊,冠冕堂皇,站在道德制高点上,
每一个字都像淬了毒的针,精准地扎向我的要害。
评论区更是她的信徒们狂欢的盛宴:“暖心姐姐三观正!”“支持!
就得撕开这种伪善者的面具!”“看她直播时那心虚的样子,就知道是假的!”“人肉她!
看她家到底多有钱,能让她这么挥霍!”苏晴。我默念着这个名字,
指尖划过屏幕上她那张经过精心修饰、充满“亲和力”的笑脸。十年了。
你和你那个抢走我爸、逼死我妈的小三母亲,过得挺滋润吧?
用着从别人家庭破碎的痛苦中榨取的利益,把自己包装成光鲜亮丽的公益名人?
心脏像是被浸在冰碴子里,收缩着,带来尖锐的痛感。十年前,母亲躺在病床上,脸色灰白,
抓着我的手,气息微弱地说:“栀栀,好好活下去……别像妈一样……” 然后,
那个叫苏雅的女人,穿着名牌连衣裙,戴着耀眼的钻石项链,像骄傲的胜利者一样走进病房,
把一份离婚协议摔在母亲床前。身后,
跟着的就是当时已经十几岁、眼神里带着和她母亲一样刻薄笑意的苏晴。那画面,
是我十年噩梦的源头。现在,苏晴,你跳出来了。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踩着我,
巩固你“正义公益人”的形象?很好。你咬钩了。我关掉微博,打开一个加密的相册。
里面密密麻麻,是十年来,
通过各种渠道向清水塘小学捐款的电子回单、银行转账记录、物资购买发票,
以及学校方面早期手写、后来变成打印的收据和感谢信扫描件。每一笔,都清晰可查。
累计金额,早已远超这次比赛的百万奖金。但我现在不会拿出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让苏晴和她煽动起来的“正义之师”,再狂欢几天。让这场火烧得更旺些,把你们都架上去。
我退出相册,点开通讯录,找到一个没有存名字、却刻在骨子里的号码。
清水塘小学的老校长,一个在那片贫瘠土地上坚守了一辈子的老人。几年前,
我匿名捐赠的第一批图书和文具送到时,他曾拉着我的手那时我还以志愿者身份去过,
老泪纵横:“孩子,谢谢您……这些娃,有福了……”我编辑了一条简短的信息:“校长,
近期无论看到什么关于我的消息,请勿回应。一切按计划进行。”片刻后,回复过来,
只有两个字:“明白。”放下手机,窗外的喧嚣似乎遥远了一些。我知道,
我正站在风暴眼中心,四周是滔天的恶意和误解。但我的内心,却是一片诡异的平静。苏晴,
你以为你在审判我?不。你只是在为你和你母亲十年前欠下的债,
一步步走向我为你准备的审判台。社死开局?这才刚刚开始。
第三章 沉默的七十二小时七十二小时。这是互联网时代,一场舆论风暴从发酵到引爆,
再到足以将一个人彻底吞噬的典型周期。对我而言,这是被钉在耻辱柱上炙烤的七十二小时。
我关闭了所有的社交媒体通知,但无法隔绝现实世界的恶意。宿舍的门缝底下,
开始出现打印出来的、充满侮辱性词汇的纸条。去食堂打饭,能感觉到四面八方射来的目光,
像细密的针,扎在背上。
偶尔有压低声音的议论飘进耳朵:“就是她……骗捐那个……”“看着挺清纯,
没想到这么虚荣。”“学校怎么还不处理她?”甚至有一次,一个陌生男生迎面走来,
故意撞掉我手里的书,然后轻蔑地哼了一声:“骗子。”我弯腰捡书,
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但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愤怒和委屈是奢侈品,
我现在不能浪费能量在这些情绪上。我必须像一块沉默的礁石,
承受着浪潮一轮又一轮的拍打。这三天里,苏晴又连续发了两条微博。
一条是转发某位“资深媒体人”的评论文章,
文章“深度剖析”了我这种“寒门学霸”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认为我是因为长期压抑,
极度渴望被认可,才会采取这种极端方式博取出位。
苏晴的配文是:“警惕‘表演型人格’对公益事业的伤害。公益需要的是脚踏实地,
而非哗众取宠。”另一条,
她直接发起了一个网络投票:“你认为林栀‘诈捐’事件最终会如何收场?A. 拿出证明,
勉强洗白;B. 死不承认,彻底沉寂;C. 真相大白,另有隐情可能性极小。
”投票一边倒地选择了B,评论区充斥着对我的诅咒和嘲讽。
苏晴的微博粉丝在这三天里涨了十几万,她俨然成了揭露学术造假、公益造假的“斗士”。
我的“沉默”,被他们解读为“心虚”、“死猪不怕开水烫”。
攻击的言论因此变得更加恶毒,甚至开始波及我的家人。
有人不知从哪儿翻出我早已过世母亲的照片,进行恶意P图侮辱。每一次看到这些,
胃里都像有火在烧。但我紧紧咬着牙关。我知道,
苏晴和她背后可能存在的推手我怀疑有我那位“好父亲”或者苏雅的影子,
正在享受这场他们自以为主导的猎杀游戏。他们想用舆论的压力逼我崩溃,逼我认错,
或者干脆让我身败名裂,永无翻身之日。他们不知道,我等的就是他们把这把火烧到最旺。
第三天下午,风暴眼开始移动。一个粉丝量巨大的娱乐八卦博主“圈内老鬼”,
突然发布了一条看似与此事无关、实则意味深长的微博:“啧,
最近某位立‘公益才女’人设翻车的小姐姐,这事儿有意思了。刚得到线报,
清水塘小学那边,明天可能有重磅消息放出哦~ 蹲一个惊天大反转!
[吃瓜][吃瓜]”这条微博像一颗投入沸油里的水珠,瞬间炸开。“什么意思?还有反转?
”“清水塘小学?难道是捐款是真的?”“不可能!肯定是洗地公关出手了!”“蹲蹲蹲!
看戏!”“圈内老鬼”的爆料,像在即将爆炸的火药桶旁划着了一根火柴。
原本一边倒的舆论场,第一次出现了大规模质疑和期待反转的声音。苏晴的微博底下,
也开始有人追问:“暖心姐姐,如果明天真的有反转,你怎么说?”“感觉这事儿不简单,
坐等打脸。”苏晴很快更新了一条微博,语气依旧“正气凛然”,但细品之下,
似乎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急躁:“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公益不是儿戏,我相信事实和证据。
如果真有误会,我自然会道歉。但在此之前,我坚持我的质疑立场。一切,
等明天的‘消息’吧。”她试图稳住局面,但那条微博下的评论,
已经不再是铁板一块的支持了。我看着网络上的风向微变,嘴角终于勾起了一丝冰冷的弧度。
鱼饵已经散发出足够的腥味,鱼儿开始焦躁不安了。时机,快到了。我打开那个加密相册,
最后检查了一遍那些积累了十年的证据。然后,我点开了清水塘小学老校长的微信聊天窗口。
上一次联系,还是三天前我让他保持沉默的那条。我输入了三个字:“可以了。”几分钟后,
校长回复:“明白。明天上午九点,准时发布。”放下手机,我走到窗边,
看着楼下那些依旧不肯散去、举着手机直播我“惨状”的人群。夜色渐浓,
他们的身影在路灯下显得扭曲而滑稽。狂欢吧,尽情的狂欢。这是你们最后一次,
站在“正义”的制高点上,对我进行审判了。明天太阳升起时,猎人和猎物的位置,
该换一换了。第四章 雷霆反转第四天,上午九点整。
对于大多数熬夜冲浪、等着看“诈捐门”大结局的网友来说,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上午。
但对于紧密关注此事发展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注定要载入互联网吃瓜史册的时刻。
清水塘小学的官方微博一个几乎没什么粉丝,平时只发些校园花草、学生活动的账号,
准时发布了一条长文。没有买推广,没有找大V转发,就这么安静地出现在了时间线上。
标题朴素得甚至有些土气:《关于我校接受林栀同学捐赠情况的说明及感谢》。文章开头,
简单说明了“智慧之巅”百万奖金已到账,并对林栀同学的慷慨捐赠表示衷心感谢。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最多算是“洗白”的第一步,证明捐款为真,
但依然无法完全消除“作秀”的质疑。然而,接下来的内容,像一颗无声的核弹,
在寂静中引爆了。“……实际上,林栀同学对我校的帮助,远非此次百万奖金捐赠。
经我校核查记录,自十年前起,林栀同学早期通过其母亲生前好友代转,
后期自行联系便开始以‘林默’这个化名,向我校进行长期、持续的捐赠。
”“捐赠内容包括:每年定期拨付的助学金,
用于资助全校贫困生的学杂费、生活费;累计捐赠图书超过五万册,
建立‘林默图书角’三个;捐赠电脑五十台,
建立电教室一间;捐赠冬季校服、被褥、体育器材等物资无数;并于五年前,
独自捐资修建了我校的新教学楼‘林默楼’,彻底改善了师生的教学环境。
”“截至今日,林栀同学化名林默向我校捐赠的款项及物资总价值,经初步核算,
已超过人民币一千万元。”文字下方,配了九宫格图片。第一张,
是刚刚到账的百万奖金捐赠证书,抬头清晰,日期新鲜。第二张开始,
是密密麻麻、跨越十年的银行转账回单扫描件,收款方都是清水塘小学,汇款人备注栏,
大多写着“林默助学金”、“林默图书款”等。金额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时间线清晰连贯。
第三张,是泛黄的手写收据,上面的日期是十年前,收款事由是“资助贫困生”,
落款盖章是清水塘小学,经手人签名正是老校长。第四张,
是修建教学楼的捐赠协议和转账凭证,金额高达数百万,捐赠人签名:林默。第五张,
是堆满图书馆的崭新图书,书架一角钉着小小的牌子:“林默图书角”。第六张,
是孩子们在新教学楼前升旗的照片,楼体上方挂着醒目的牌子:“林默楼”。第七张,
是老校长手写的一封感谢信扫描件,字迹颤抖却工整,日期是五年前,
内容情真意切地感谢“林默女士”的无私大爱。第八张,是最近的一封打印感谢信,
抬头是“致林栀林默同学”,落款是清水塘小学全体师生,日期就是昨天。最后一张,
是一张黑白老照片。一个面容憔悴却眼神温柔的女人,搂着年幼的我,
站在一片破旧的校舍前。照片背面有褪色的字迹:“摄于清水塘小学,栀栀六岁生日。
希望这里的孩子们都能有书读。”——那是我母亲。长文的最后,
老校长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道:“林栀同学为人极其低调,十年来从未接受过任何媒体采访,
也从未要求任何回报。她曾告诉我们,她母亲生前最大的愿望,
就是能让山里的孩子读书明理。她是在完成母亲的遗愿,也是在践行自己的初心。
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位善良、坚韧的同学,会遭受如此巨大的网络暴力。
我们全校师生,以人格和良心担保,以上所言,句句属实。我们在此,
向林栀同学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的感谢!也恳请广大网友,明辨是非,停止伤害!
”博文发布。最初的几分钟,评论区只有零星几个抢沙发的和表示震惊的。十分钟后,
第一个搬运这条微博的八卦博主出现了。半小时后,
“清水塘小学官博”、“林栀 匿名捐赠十年”、“林默”、“累计捐赠超千万”等词条,
像坐了火箭一样蹿上热搜榜,后面跟着的不再是“爆”,而是几乎要燃烧起来的“沸”!
舆论,发生了雪崩式的反转!“我的天!!!十年匿名捐赠千万?!我他妈哭了!
”“对不起林栀!我给你跪了!”“这才是真正的慈善!默默坚持了十年!
对比某位跳梁小丑般的‘公益大V’,高下立判!”“之前骂人的那些,现在脸疼吗?
出来道歉!”“‘林默’……默默无闻,润物无声……破大防了!”“看最后一张照片,
她妈妈好像身体不好,她是在完成妈妈的遗愿啊……哭死……”“所以人家高调捐这百万,
可能只是为了引起关注,帮助学校获得更多资源?我们却骂她作秀?”“@暖心姐姐苏晴,
滚出来!道歉!”“@暖心姐姐苏晴,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公益!***还有脸质疑别人?
”热搜榜彻底洗牌。#向林栀道歉# 的词条被顶到了第一位。曾经参与网暴我的各大V,
尤其是苏晴,微博瞬间沦陷。她的最新那条“坚持质疑”的微博下面,
评论数从几万飙升至几十万,几乎全是铺天盖地的辱骂和要求道歉的言论。
曾经骂我骂得最凶的几个网络喷子,悄悄删除了微博,或者直接清空了账号。
我的手机开始疯狂震动,无数条道歉的私信和评论涌进来。学校的领导、辅导员再次找到我,
这次脸上堆满了笑容,语气是前所未有的温和与赞扬:“林栀同学,受委屈了!
学校一直相信你是清白的!你是我们学校的骄傲!”宿舍楼下的“讨伐军”早已作鸟兽散,
取而代之的是几个闻讯赶来、想采访我的媒体记者,被学校保安拦在了外面。我站在窗前,
看着楼下这戏剧性的一幕。阳光刺眼,但我心中没有太多波澜壮阔的喜悦,
只有一种冰冷的、计划顺利推进的平静。反转的惊雷已经炸响,苏晴,
你被这雷霆劈得还舒服吗?但这,只是我给你上的第一道开胃菜。社会性死亡?你的报应,
才刚刚开始。第五章 “暖心姐姐”的假面反转的海啸过后,
互联网上是一片狼藉的道歉和反思。但总有人需要为这场闹剧负责,
需要被推出来承担所有的怒火和谴责。毫无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