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阅!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无声的脊梁我的哑巴姐姐

第1章 冬殇

发表时间: 2025-08-09
(一) 雪谷风像刀子,刮过光秃秃的山梁,卷起地上的雪沫子,抽在人脸上生疼。

天是铅灰色的,压得极低,仿佛随时要塌下来。

山谷里,人影绰绰,呼喊声被寒风撕扯得断断续续。

“秀芬——!”

“赵老师——!

你在哪儿啊——!”

几个穿着厚棉袄、戴着狗皮帽子的汉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积雪覆盖的乱石堆和枯草丛里搜寻。

他们的脸冻得通红,眉毛胡子上都结着白霜,呼出的气瞬间凝成白雾。

带头的村支书老杨,嗓子早就喊哑了,手里攥着一个半旧不新的手电筒,微弱的光柱在昏暗中徒劳地晃动。

“国强,你姐……真没往别处去?”

老杨喘着粗气,问旁边一个满脸胡茬、眼窝深陷的中年汉子。

那是赵国强,赵秀芬最小的弟弟。

他嘴唇干裂,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脚下每一寸雪地,像是要把地面烧穿。

国强没吭声,只是更用力地扒开一丛被雪压弯的荆棘,动作近乎疯狂。

三天了。

他姐赵秀芬,那个聋了一辈子、哑了一辈子,拉扯大他们兄弟三个,又独自养大儿子,最后连自己是谁都忘了的老姐姐,就在他打盹的那么一小会儿工夫,不见了。

手腕上那个他咬牙买的定位手环,信号最后就断在这片山谷。

这片山谷……国强的心猛地一沉。

几十年前,他姐夫李大有,就是在这儿,被一场大雨后的塌方……“这儿!

老杨!

国强!

快来看!”

一声变了调的呼喊从山谷深处一块巨大的岩石背风处传来。

是放羊的老孙头。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呼啦一下围了过去。

岩石下,一个小小的身影蜷缩着,像一片被风吹落的枯叶。

灰白的头发散乱地贴在毫无血色的脸颊上,沾着几片枯草叶。

身上是国强媳妇新给她换上的厚棉袄,此刻也蒙上了一层薄雪。

她闭着眼,神态异常平静,仿佛只是在这片熟悉的、埋葬了她丈夫的地方,沉沉地睡着了。

风雪似乎在这一刻凝固了。

只有寒风呜咽着穿过山谷,像是谁在低低地哭。

(二) 无声的告别几天后,赵家那间低矮的老屋门前,搭起了简陋的灵棚。

一口薄棺停在正中。

没有哀乐班子,只有几个本家亲戚和村里相熟的老邻居默默帮着忙活。

空气里弥漫着劣质烧纸和线香混合的呛人味道。

雪还在下,不大,细碎的雪沫子悄无声息地落在地上,也落在来送行的人们肩上、帽子上。

灵棚里,赵秀芬的遗像摆在供桌中央。

那是一张她在聋哑学校当老师时拍的证件照,梳着整齐的短发,眼神温和平静,嘴角似乎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照片很旧了,边角微微泛黄。

三个弟弟——建国、建军、国强,还有他们的媳妇孩子,披麻戴孝,跪在灵前。

建国低着头,肩膀微微耸动。

建军红着眼圈,给火盆里添着纸钱。

国强跪在最前面,手里紧紧攥着几张写满了字的信纸,指关节捏得发白。

他脸上的胡子更乱了,眼里的血丝像蛛网。

村支书老杨清了清嗓子,说了几句场面话,大意是秀芬老师不容易,一辈子吃了大苦,拉扯弟弟、养大孩子,现在走了,也算……也算解脱了。

话说到最后,他自己也觉得干巴巴的,叹了口气。

轮到亲人致悼词了。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国强身上。

他是姐一手带大的,感情最深。

国强慢慢站起身,走到灵前。

他个子不高,背却挺得笔首。

他展开那几张皱巴巴的信纸,手抖得厉害,纸页哗哗作响。

他张了张嘴,喉咙里像堵了团棉花,发不出声音。

他使劲咽了口唾沫,再开口时,声音嘶哑得像破锣,带着浓重的鼻音:“姐……”就这一声,旁边跪着的建国媳妇就忍不住捂住了嘴,低低抽泣起来。

“姐,”国强死死盯着遗像上那双平静的眼睛,声音抖得更厉害了,“这字儿,是我写的,写的不好,你别嫌。

我念给你听,你……你听得见吗?

你听得见吧?

你心里头,啥都明白……”他深吸一口气,像要用尽全身力气才能把那些字从纸上抠出来:“题目叫……《我的姐姐》。”

“姐,你走了。

走的那天,雪下得老大。

你一个人,咋就摸到那山沟里去了?

那儿冷啊,姐。

你忘了?

那年……姐夫就是在那儿没的。

你是不是……是不是想他了?

想去找他?

你咋不跟我们说一声啊姐……”国强的声音哽住了,他抬手狠狠抹了把脸,抹掉糊住眼睛的水汽,也抹掉鼻涕。

“姐,你这一辈子……没说过一句‘爱’我们。

一个音儿都没出过。

可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在说爱!

给建国哥娶媳妇,你半夜起来纳鞋底,手指头扎得都是眼儿;供建军哥学手艺,你啃了半年的菜窝窝,脸都绿了;拉扯我长大,我病了,你背着我走几十里山路去镇上瞧大夫……还有小川……”提到小川,国强的声音猛地拔高,又瞬间破碎,他不得不停下来,大口喘气。

灵棚里一片死寂,只有纸钱燃烧的噼啪声和压抑的啜泣。

“还有我那苦命的外甥……小川走了,你那会儿魂儿都没了。

我们都以为……以为你撑不住了。

可你又活过来了,活得像根枯了的灯芯,就那么一点点熬着……后来,你连我们都不认得了,姐。

你管建国哥叫爹,管建军哥叫娘,把我当成小川……你糊涂了,姐,糊涂得连饭都不会吃了,路都不会走了……”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遗像,扫过冰冷的棺木,扫过漫天飘落的细雪,最后落在自己颤抖的纸上,每一个字都像带着血:“可你忘不了!

你忘不了建国哥爱吃腌萝卜缨子,忘不了建军哥稀罕炒黄豆,忘不了小川打小就馋那几分钱一块的水果糖!

你忘了自己是谁,忘了家在哪儿,可你偷摸藏起来的那些吃的,你都记得是给谁的!

你护着,像护着命根子!

我们掰开你的手,你急得首掉眼泪,啊啊地比划……姐啊!”

国强再也控制不住,眼泪鼻涕糊了一脸,嘶吼的声音在寂静的雪天里显得格外凄厉:“聋子的耳朵是摆设!

聋子的心是面照妖镜!

它照尽了这世上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它照出了多少人的真模样!

可它……它自个儿就是一团火啊!

一团烧不尽的火!

它焐热了我们兄弟的命!

焐热了小川的命!

它把你自个儿……烧干了!

烧没了啊姐——!”

最后一声,他几乎是嚎出来的,破了音,带着绝望的回响。

他踉跄着扑倒在棺材前,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地上,肩膀剧烈地抽动,压抑的哭声如同受伤的野兽。

灵棚里,女人们再也忍不住,抽泣声连成一片。

男人们也红了眼眶,默默别过头去。

老杨摘下破旧的棉帽,深深叹了口气。

雪花无声地落在人们的头上、肩上,落在燃烧的纸钱灰烬上,落在赵秀芬那张永远定格在平静笑容的遗像上。

(三) 寂静的源头(闪回1959年)一片混乱的哭声和压抑的呜咽中,灵堂的景象似乎模糊、褪色……时间猛地开始倒流。

那是1959年北方农村一个寒冷、寂静的冬夜。

一间低矮、昏暗的土坯房里,弥漫着一股劣质烟草、草药和潮湿泥土混合的怪味。

一盏小小的煤油灯在土炕边的小桌上跳跃着豆大的火苗,勉强照亮巴掌大的地方。

土炕上,躺着一个约摸七八岁的小女孩(正是年幼的秀芬),脸蛋烧得通红,嘴唇干裂起皮,眼睛紧闭,长长的睫毛不安地颤动着。

额头上覆着一块湿布。

一个穿着洗得发白、打着补丁蓝布褂子的中年女人(秀芬娘)坐在炕沿,正用勺子小心翼翼地把一点温水喂进女孩嘴里。

女孩无意识地吞咽着,发出细微的***。

门帘被掀开,带进一股冷风。

一个同样穿着破旧、满脸愁苦的男人(秀芬爹)领着一个背着木头药箱、穿着旧军装棉袄的赤脚医生走了进来。

医生搓了搓冻僵的手。

“王大夫,您快给瞧瞧,这烧咋还不退?

都两天了!”

秀芬爹声音沙哑,透着焦急。

王大夫走到炕边,摸了摸女孩滚烫的额头,又翻开她的眼皮看了看,拿出一个简陋的听诊器听了听心肺。

“烧得厉害,怕是肺炎。”

王大夫皱着眉,从药箱里拿出一个玻璃小瓶,里面装着白色的粉末,瓶身上贴着模糊的标签——“链霉素”。

他用一个粗大的针管,吸了点注射用水,注入药瓶里,摇晃溶解。

“打一针这个,退烧快些。”

王大夫说着,拿起酒精棉球,在女孩瘦小的***上擦了擦。

秀芬娘担忧地看着那粗大的针头,嘴唇动了动,没敢说什么。

秀芬爹搓着手,蹲在墙角,闷头抽着旱烟。

针头刺入皮肤的瞬间,昏迷中的小女孩赵秀芬,身体猛地抽搐了一下,眉头紧紧锁住,发出一声极其微弱、模糊不清的呜咽,像受伤的小猫。

煤油灯的火苗,不安地跳动了一下。

昏黄的光晕里,那瓶标签模糊的“链霉素”,在简陋的小桌上,显得格外刺眼。

窗外的寒风掠过光秃秃的树梢,发出呜呜的哨音,像是在预示着某种不可逆转的命运,正悄然降临在这个贫寒之家,降临在那个高烧不退的小女孩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