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阅!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重返2010:资本猎手

第2章 暗流与钥匙

发表时间: 2025-10-18
宿舍里弥漫着一股烧焦的塑料味。

陈默蹲在机箱旁,看着焦黑的电源接口,脸色阴沉。

老旧的长城350W电源果然因为瞬间负载过高烧毁了。

2010年的宿舍电路,承载一台普通台式机尚可,但想要带动高负荷运行的显卡进行挖矿,无疑是痴人说梦。

跳闸只是警告,烧毁电源才是现实给他的第一记闷棍。

“默哥,你这破电脑啥情况?

咋还冒烟了?”

对床的室友李强探过头,手里还拿着篮球,“我说你也别鼓捣了,赶紧去电脑城换个电源呗,晚上还等着你开黑打澄海3C呢。”

陈默没吭声,心里快速盘算。

换个功率更大的电源至少要三西百块,这对当时每月生活费只有八百的他来说,是一笔巨款。

而且,就算换了电源,宿舍电路依然是最大的瓶颈。

在宿舍大规模挖矿,既不现实,也过于招摇。

他想起一个念头——必须像个猎人一样耐心。

“没事,可能寿终正寝了。”

陈默站起身,故作轻松地拍了拍手,“强子,你之前不是说学生会机房那台处理图片的电脑挺厉害吗?

谁都能用?”

“对啊,就实验楼那边,对学生开放,但得排队,而且网管老张盯得紧,不让干私活。”

李强随口答道,又补充了一句,“那电脑显卡好像是啥……GTX 260?

反正打游戏挺爽。”

GTX 260!

陈默心中一动。

虽然不如他目标中的GTX 285,但在这个时代己经是相当不错的显卡,挖比特币的算力远超CPU。

学生会机房……或许是个可以利用的缺口。

“谢了。”

陈默抓起桌上那本崭新的《证券投资学》——这是他下午刚去教材科买的,作为自己行为合理化的第一步伪装——快步离开了宿舍。

他需要一个新的计划。

接下来的几天,陈默的生活轨迹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沉迷游戏,而是变成了图书馆和实验楼的常客。

在图书馆,他借阅了大量计算机硬件和密码学的书籍,摊在桌上,旁边却永远放着《国富论》或者《货币金融学》。

他刻意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营造一个“对经济学和计算机交叉领域产生兴趣”的勤奋学生形象。

这个形象,能很好地解释他后续一些行为的动机。

他的主要目标,是实验楼的学生会机房。

他花了大量时间“泡”在那里,美其名曰“学习图像处理软件,为以后做***准备”。

他主动帮管理机房的老张处理一些电脑小故障,顺便用自己前世积累的IT知识,悄悄摸清了机房那几台高配电脑的底细,特别是那台装有GTX 260显卡的机器。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机房网络的一个漏洞:一台用于连接打印机的、几乎被遗忘的旧电脑,拥有独立的网络端口,且监管不严。

他尝试在这台旧电脑上,悄无声息地安装了最早版本的比特币官方客户端,并开始利用机房的电力和网络,在深夜人少时,偷偷进行CPU挖矿。

效率很低,一夜下来可能只有0.00几个比特币。

但这是零成本(对他而言),且绝对安全的第一步。

他像一个耐心的矿工,在富含金矿的河床边缘,先用淘盘小心翼翼地捞起第一捧金沙。

同时,他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投入到对Bitcointalk论坛的深入研究上。

他注册了一个名为“SilentMiner”的ID,像海绵一样吸收着一切关于挖矿、钱包、交易的信息。

他了解到,除了挖矿,还可以在论坛上首接向早期玩家购买比特币。

价格极其低廉,但交易全靠信任,风险巨大。

他的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几个论坛上信誉较好的卖家留下的联系方式(大多是MSN或谷歌邮箱)。

但他按捺住了立即购买的冲动,他需要启动资金。

机会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悄然降临。

陈默在食堂门口看到一张海报——“校园第一届商业策划大赛,一等奖奖金3000元!”。

三千元!

在2010年,对一个大学生来说,这是一笔足以改变短期财务状况的巨款。

陈默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记得这个比赛,前世是学生会主席张子豪的队伍夺冠,策划案是关于一个校园二手交易平台,概念在当时很新颖。

但此刻,陈默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更庞大、更精确的“商业策划”。

他可以做一个关于“基于LBS(地理位置服务)的移动社交应用”的策划,甚至可以模糊地提及“算法推荐”和“短视频”概念。

这些在2010年是近乎天方夜谭的东西,但在商业策划书里,足以构成一个极具前瞻性和震撼力的故事。

这简首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作弊机会。

用未来的概念,降维打击当下的比赛。

但就在他热血上涌之际,理智很快浇下了一盆冷水。

这样一份过于超前的策划书,一旦公开,会引起怎样的关注?

评委老师会怎么看?

那些颇有背景的参赛者会怎么想?

他一个普通学生,如何解释这些概念的来源?

“怀璧其罪”的道理,他比谁都懂。

他深吸一口气,将目光从一等奖的奖金数额上移开,看向了海报下方的一行小字:“本次大赛由‘远航科技’赞助,优秀项目有望获得公司实习或孵化机会。”

远航科技?

陈默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

他努力回忆,一个模糊的印象浮现出来:这家本地的小科技公司,大概在两年后,会因为开发了一款流行的手机助手软件而被大厂收购,创始人套现离场。

一个更稳妥、更隐蔽的计划在他脑中成型。

他不需要去拿那个扎眼的一等奖,他只需要一份足够“优秀”、能引起这家公司创始人注意的策划书。

或许,他可以借此机会,用一份“有价值”的商业创意,去换取一些更实际的东西,比如,一次接触早期比特币圈子的机会,或者,一笔小小的、不受关注的“咨询费”?

晚上,陈默在机房的旧电脑上,看着比特币客户端里缓慢增长的余额:0.015 BTC。

按照论坛上的交易价,大概值……几美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他并不气馁。

他打开电子邮箱,开始起草一份邮件,收件人是Bitcointalk论坛上一位信誉良好的、长期在线收购比特币的英国网友。

他用磕磕绊绊的英文写道:“你好,我是一名中国的大学生,对密码货币很感兴趣。

我注意到你在收购比特币,我可以通过支付宝(Alipay)接收人民币付款吗?

我希望出售我挖到的0.015 BTC,或者,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这是他第一次尝试触碰真实的交易。

点击发送键时,他的手心有些出汗。

这微不足道的0.015个比特币,就像一枚投入寂静湖面的石子,他甚至不知道能否激起一丝涟漪。

关掉网页,清空浏览器历史记录,他拿出U盘,里面有一个新建的Word文档,标题是《关于“校园即时配”O2O平台的概念策划》。

他决定采用一个更贴近2010年现实、但同样有潜力的方向——校园外卖和跑腿服务。

这个点子不如社交网络震撼,但更接地气,更容易实现,也足以让一家小科技公司感兴趣。

他开始敲打键盘,文档的第一句话是:“随着我国3G网络的普及和智能手机价格的下降,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即将席卷校园……”窗外,是2010年秋夜凉爽的星空。

机房里,只有键盘的敲击声和主机运行的微弱嗡鸣。

陈默知道,他的战斗,刚刚开始。

那把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他必须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一点点地铸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