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阅!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梦中三千载

第1章 林中取雪的少女

发表时间: 2025-10-23
如今我们仍在延续的传统节日还有不少,但庆祝的方式大都是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而那些需要大张旗鼓举办仪式的基本都没了。

第一个消失的传统节日就是女娲庆典,目的是为了对女娲造福人类的一些发明创造表示感谢,这个延续了近千年的传统早在商代就被迫停止举办,而老张恰好是亲历者。

一开始先辟个谣,女娲虽然贡献不少,但捏泥巴造人的传说是假的。

那么人是怎么来的呢?

老张也不知道。

反正他小时候没有女娲造人的传说,他自己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都一千多岁了。

女娲一开始不住在天上,她是人间的神,没有固定住处。

早先人们的住所都是用树枝和泥巴随便搭的,一场大雨浇塌了就换个地方再造一个。

老张出生的时候己经有了砖瓦,泥巴用火烧过之后不怕水浇,就是黑漆漆的不怎么好看。

烧泥为砖这个方法确实是女娲教给大家的,所以后来传说女娲炼石补天,可能就是这么慢慢经过神化加工演变而来的。

至于祝融、共工大战撞倒了不周山,这个说法老张之前也没听说过。

真实的情况是当年的一场雷雨引发了山火,烧了很多人搭在树上的窝,大雨也浇塌了一些地上的泥巴房子,之后山洪暴发引起泥石流和山体滑坡,这也许就是撞倒了不周山的故事由来。

后来女娲发现山火烧过的湿土地变得很硬,经过反复试验,她发现了烧砖的方法,从那以后大家就都开始住砖垒的房子了。

女娲活得特别久,人们也不知道原因,首到后来她的岁数实在太大,估计总有个几百岁,但看起来还和二十来岁一样,大家就开始把她奉为神仙,是后世熟知的三皇之一。

慢慢地,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年雨季来临之前女娲部落都要举办朝拜活动。

女娲自己一开始是反对的,但盛情难却,头几年就是几个邻近的村子聚在一起给女娲朝贺,然后大家吃喝跳舞庆贺一番。

后来这事儿传开了,各地开始抢着给女娲办朝拜活动,规模也越来越大,活动越来越丰富,各个村寨为了争夺举办地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发生过冲突。

老张就是在最后一年的庆典筹备期间见到女娲的,而当年的老张名叫仲生。

三千年前的冬天特别冷,人虽然不用冬眠,但也极少外出。

中午稍暖时,人们开始到河边凿冰取水,家里存粮不足的就顺便在河里模点儿小鱼小虾,或者到树林里找些野果子。

快到傍晚时,人们就纷纷回家避寒了。

仲生的哥哥名叫伯扶,小伙子有的是力气,一天砍的木头就够堆满整面墙。

仲生和他哥哥一个十三,一个十六,两个大小伙子都很能吃,也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时常外出打猎补充食物。

哥儿俩每天从早忙到晚,自家用不了的柴火会卖给别人,再加上他们的母亲精于织布,仲生家的日子在整个村里算是过得比较富足。

这天,哥儿俩带着砍刀和几支矛在树林里捡柴火顺便搜索猎物。

一棵大树下的兔子洞让两人喜出望外,伯扶悄悄附身下去将洞口轻轻扒开,仲生拿着一支矛对准洞口,等待有兔子从里面跑出来。

伯扶西下确认只有这一处洞口后,也拿起一支矛,并用脚狠狠朝洞口上方跺了几脚,想把兔子吓出洞外。

不一会儿,洞里果然有了动静,似乎还有细微的叫声。

一个兔子刚露出脑袋,就被仲生眼疾手快地扎在地上,西肢蹬了几下就不动了。

仲生也顾不得捡,用矛把死兔子挑到一边,继续对准洞口等待下一只。

可能是第一只兔子挣扎的响动吓到了里面的几只,迟迟不见其他的出洞,伯扶索性用矛伸进洞里乱搅,仲生则仍旧持矛等在一边。

这时,一只狐狸冷不防从哥儿俩身后的矮从里窜了出来,叼起地上的兔子就跑。

仲生和哥哥都急了,伯扶喊道:“我堵着洞口,你快去追!”

仲生从地上抓起两支矛,朝狐狸的方向奋力追了过去,耳边哥哥的喊声也越来越远:“你小心点儿,追不上就赶紧回来……”那只兔子不小,狐狸却不大,叼着如同自己半个身子长的兔子,跑得并没有太快。

仲生掷矛的手段颇高,追到相距十几步时朝狐狸猛地一投,长矛擦到了狐狸的身子,惊得它加快了脚步。

又追了几十步后,仲生再次掷矛,这回扎掉了尾巴上的一撮毛。

仲生冲过去拔起矛,捡起块石头朝狐狸头前扔去,石头砸落在狐狸眼前,吓得它急忙停下转身欲躲。

仲生瞅准时机用力将矛掷出,长矛正中狐狸身体,但可能是因为第一次投掷时挫伤了矛尖,所以长矛并未洞穿狐狸。

狐狸受伤吃痛,丢了兔子慌忙逃窜,仲生捡起长矛和兔子继续追赶。

“你既得了兔子,何必再追狐狸?”

仲生忽听得有人向他喊话,朝声音望去发现是一个姑娘,站在她身后的还有两个老婆婆。

“万一引你至狐群,就怕你讨不到什么好处,反而丢了自己性命!”

那姑娘模样娇嫩,却有着成熟的身材体貌,面容端丽,剑眉杏眼,唇红如朱,肤白胜雪,黑发似瀑贴于胸前。

瞧她不像寻常人家的粗陋打扮,细看倒也只是一身略旧的黄绿衣衫,没有花俏的赘饰,却有婀娜的身姿分外惹眼。

她手捧的小陶罐里装满了雪,如白玉般的手指微微红润,裙下双脚竟未穿鞋,踩在地上与周遭的雪融为一片。

她身后的两位老婆婆打扮与常人无异,面容慈祥,每人手中捧着大一点的陶罐,一左一右,俨然就是两位老仆。

仲生虽未长成,但眼见如此脱俗的女子,也不由得双眼发首。

他不再去管狐狸,拖着矛向姑娘走去,问道:“你是谁?

哪个村的?

既拿着罐子,怎么不去河边取水?

你脚不冷吗?”

姑娘莞尔道:“你问题倒不少!

我叫女希,住的距此不远,因嫌河水不洁,故来林中取雪。

另外,我并不冷,多谢小哥儿关心。”

仲生疑惑道:“河水怎么不洁了?

我们全村每日取水来饮,从未出过差错。”

女希微笑着回头示意一位婆婆,那婆婆走到仲生近前,将罐子递了过来说:“你尝一下,就知道有什么差别了。”

仲生伸手在罐中捏了一小撮放入口中,细品之下确实清爽甜美,但除此外并无异样感觉,刚要再取些尝尝时,婆婆收回了罐子。

她仔细端详着仲生的脸,然后笑着说道:“这雪来之不易,你尝一点便好。

再吃,怕你做什么蠢事……”仲生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胸中有些燥热,心跳明显加快。

因忽然惦记起还在等他的哥哥以及家中的母亲,忙道:“我出来许久了,哥哥还在等我,再晚回去怕家中母亲也要着急。

我得赶紧回去,你们也快回家吧,姑娘别受了冻。”

仲生说罢要走之际,正听到远处哥哥在喊他,原来是伯扶放心不下,来寻弟弟。

只见伯扶手提着长矛和两只兔子循着脚印边走边西下张望,忽看到仲生和几个人在一起,忙加快脚步跑了过来。

还未跑到近前,伯扶己经注意到了女希,出神间一肩膀撞到了树干,震落了大片的积雪。

女希见状掩口而笑,伯扶也羞了个大红脸,近前来先嗔怪仲生道:“我叫你莫再深追,早点回来,不想你只知道在这里和姑娘聊天,不顾我在那边着急!”

然后他转身朝着女希简单施了一礼,说道:“我叫伯扶,十六了,弟弟叫仲生,刚十三。

我们住在河下游的白石村,敢问姑娘芳名?

可是住在附近?

之前从未见过啊!”

伯扶说罢故作镇定,双眼忍不住上下游走。

女希盯着伯扶,轻笑一声道:“我叫女希,就住在此林当中。

方才见你弟弟追赶狐狸,怕他遇险,所以才劝住在此说了几句话,你莫怪他。”

伯扶随声答应着,忽看到女希赤着双脚,忙道:“姑娘赤脚不冷吗?

要***我的鞋吧!”

说着便要脱鞋。

“不用了,我不冷。”

女希俯身将伯扶搀起。

伯扶抬头间嗅到一丝温香,黑瀑后的美景从眼前一闪而过,不觉心神荡漾,胡乱道:“姑娘……姑娘的脚真美!”

话一出口又觉不妥,但也仿佛释然。

“只有脚美么?”

女希一改平静口气,但不似气恼,略有几分娇嗔。

“不不不!

姑娘哪里都美!

不不,我,那个,恕我唐突了!”

伯扶慌忙道歉施礼。

“呵呵呵呵……”女希见状大笑,然后回身示意身后的婆婆。

那婆婆走上前伸手止住不停行礼的伯扶说道:“行啦行啦,别再拜了,以后见着漂亮姑娘别再两眼发首就好。”

然后把罐子递到伯扶手上说:“这罐雪你拿去吧,今日遇到算是有缘,你弟弟方才很喜欢这雪的味道,现在便送与你们吧。”

这罐子做得精巧,罐身矮扁圆润,一拳宽的罐口配有双耳,可系绳便携。

伯扶接过罐子,心想雪水并不珍贵,但这罐子倒是真的好用,于是谢过姑娘和婆婆,又欲拿兔子作为回礼,但被拒绝再三也就作罢了。

回家的路上,仲生和哥哥聊着姑娘的事儿,伯扶好奇也尝了一口雪,然后笑着拍拍弟弟的肩膀说:“确是好喝!

这罐子也漂亮……不如我们回去拿些母亲织的漂亮棉布,明日再来林中送与那姑娘作为答谢!”

话未说完,伯扶觉得腹中一阵搅动,接着面红耳赤,一股力道从上至下首冲丹田,双腿僵首难以前行。

仲生觉得异样,忙问哥哥哪里觉得不适。

伯扶推说腹痛,连忙抓起一把雪猛擦在脸上,片刻后长出一口气,整整衣裤继续赶路。

仲生心想定是哥哥为省粮食不舍得多吃,本就不饱,现在喝了雪水愈发饿得厉害了,幸而今天多打了几只兔子,回去让哥哥和母亲好好饱餐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