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阅!手机版

天香书阅 > 穿越重生 > 误入盛唐的物理学霸小说

误入盛唐的物理学霸小说

爱吃菌类炒肉的许文青 著

穿越重生连载

金牌作家“爱吃菌类炒肉的许文青”的优质好《误入盛唐的物理学霸小说》火爆上线小说主人公陈默王小人物性格特点鲜剧情走向顺应人作品介绍:陈默觉得自己大概是讲题太投把脑子讲烧前一秒他还站在高三(七)班的讲台手里捏着半截粉指着黑板上的受力分析图吼:“摩擦力!注意摩擦力的方向!这道题错了多少遍了?”粉笔灰呛得他咳了两窗外的阳光正蝉鸣聒噪得像要钻进人脑子后一天旋地不是眩晕的那种是真真切切像被塞进滚筒洗衣机甩了半分等他勉强站耳边的蝉鸣变成了……马蹄声?还有人吆喝着什那口音古却又奇异地能...

主角:陈默,王小虎   更新:2025-08-16 14:23:3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陈默觉得自己大概是讲题太投入,把脑子讲烧了。

前一秒他还站在高三(七)班的讲台上,手里捏着半截粉笔,指着黑板上的受力分析图吼:“摩擦力!

注意摩擦力的方向!

这道题错了多少遍了?”

粉笔灰呛得他咳了两声,窗外的阳光正好,蝉鸣聒噪得像要钻进人脑子里。

后一秒,天旋地转。

不是眩晕的那种转,是真真切切像被塞进滚筒洗衣机甩了半分钟,等他勉强站稳,耳边的蝉鸣变成了……马蹄声?

还有人吆喝着什么,那口音古怪,却又奇异地能听懂大半。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还是那件印着“薛定谔的猫”图案的旧T恤,牛仔裤膝盖破了个洞。

再抬头,眼前的景象让他怀疑自己是不是闯进了哪个古装剧片场——青石板路坑坑洼洼,两旁是飞檐翘角的木结构房子,挂着褪色的幌子,写着他勉强能辨认的简体字:“酒布米”。

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汉子牵着马从他身边走过,看他的眼神像在看个疯子。

“这位……小哥,”陈默试探着开口,嗓子干得发紧,“敢问这是哪儿?

今年是……哪一年?”

汉子上下打量他一番,撇撇嘴:“看你穿得怪模怪样,莫不是个外乡人?

这儿是长安城西市,如今是开元十七年。”

长安。

开元十七年。

陈默腿一软,差点坐在地上。

他,一个21世纪的高中物理老师,居然穿越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时代?

接下来的几天,陈默过得像场噩梦。

他那身“怪模怪样”的衣服太扎眼,钱袋里的人民币没人认识,饿得发昏时,只能靠帮人搬东西换两个冷馒头。

他开始后悔,后悔没把历史课本多看几眼,更后悔没在物理课上少骂两句学生,多攒点人品。

好在他脑子还算灵光,靠着一手快速算账的本事(毕竟是教物理的,数学功底不差),暂时在西市一个杂货铺老板那儿讨了个活计,管吃管住,工钱少得可怜,但总算能活下来。

老板姓王,是个矮胖的中年人,总爱盯着他的T恤看:“小陈啊,你这画上的猫,怎的看着……既像活的又像死的?”

陈默苦笑,总不能跟他讲薛定谔的思想实验吧?

日子一天天过,陈默渐渐摸清了这个时代的规矩,也学会了用粗布衣服把自己裹严实。

只是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想起黑板、投影仪,想起学生们抱怨“物理太难了”的脸,心里空落落的。

转机出现在一个闷热的午后。

王老板的儿子王小虎,一个十岁出头的半大孩子,正蹲在铺子门口哭。

原来他不小心把家里的油灯打翻了,灯盏摔得粉碎,被王老板揍了一顿。

“哭啥!”

王老板还在气头上,“那琉璃灯盏多贵!

你知道工匠做个灯盏要费多少功夫?”

“我不是故意的……”小虎抽噎着,“那灯总往一边歪,我一碰就倒了……”陈默走过去,捡起地上的碎片看了看。

那是个陶制的灯座,托着一个小小的琉璃灯盏,底座明显有点歪,重心不稳。

“老板,”陈默忽然开口,“这灯盏倒,不全是小虎的错。”

王老板瞪眼:“你啥意思?”

“这灯座重心偏了,”陈默蹲下身,指着碎片解释,“任何东西,要想立得稳,重心得在它的支撑面里。

这灯座一边高一边低,重心偏到外面去了,稍微一碰自然会倒。”

“重心?

支撑面?”

王老板听得一头雾水,“你说的是啥胡话?”

陈默想了想,拿起两块碎陶片,又找了块小石子:“您看,比如这石子是重心,我把它放在陶片中间,陶片就能放平;要是我把石子挪到边上去,是不是就容易翻?”

他演示了几遍,王老板和小虎都看呆了。

“还能这样?”

王老板喃喃道,“难怪那灯总不稳当……”那天晚上,陈默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忽然意识到,就算到了唐朝,他脑子里的那些知识也不是没用的。

从那以后,陈默开始有意无意地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的小麻烦。

他帮隔壁铁匠改进了风箱,利用杠杆原理,让拉动时省力不少;他教染坊的伙计如何利用水的浮力分拣布料,提高了效率;甚至有一次,街坊家的井轱辘坏了,他琢磨着加了个定滑轮,让提水变得轻松许多。

渐渐地,西市的人都知道,杂货铺那个“穿得怪”的小陈,肚子里有“巧思”。

有人叫他“陈先生”,来请教问题的人越来越多。

这天,一个穿着锦缎的中年男子找到陈默,身后跟着两个仆人。

他自称是工部的官员,听说陈默有“奇技”,想请他去看看一件棘手的东西。

陈默跟着他们来到一处宽敞的院落,院里放着一个巨大的铜壶,壶底有个小孔,正滴答滴答往下漏水,壶身上刻着刻度。

“这是新制的漏刻,”官员叹气道,“本想用来校准时辰,可这水流时快时慢,总也不准。

工匠们束手无策,不知陈先生可有办法?”

漏刻,古代的计时器,靠水的滴落来计时。

陈默围着铜壶转了两圈,立刻明白了问题所在。

“大人请看,”他指着壶里的水,“水位高的时候,水压大,水流得快;水位低了,水压小,水流就慢。

自然不准。”

“水压?”

官员皱眉。

“就是水的压力,”陈默解释道,“水越深,压力越大。

要让水流均匀,就得让壶底的水位保持不变。”

他想了想,找来纸笔(虽然毛笔用得别扭,但字还是能写的),画了一个改进方案:在漏刻旁边再加一个补给壶,让补给壶的水始终保持在固定高度,通过一根细管往漏刻里补水,这样漏刻里的水位就能稳定了。

“如此一来,水压不变,水流均匀,漏刻自然就准了。”

官员看着图纸,眼睛越睁越大,猛地一拍大腿:“妙!

真是妙啊!

陈先生果然有大才!”

几天后,改进后的漏刻运转起来,计时精准,工部上下一片欢腾。

那位官员再次找到陈默,力邀他入朝为官,负责器械研发。

陈默犹豫了。

他想念现代,想念他的学生和讲台,但在这里,他似乎找到了另一种价值。

他的物理知识,在这个时代,竟然能派上这么大的用场。

最终,他答应了,却提了个条件:“我不愿做什么大官,只想能有个地方,把这些‘巧思’教给更多人。”

官员沉吟片刻,点头应允。

不久后,长安城里多了一个小小的“格物院”,一个穿着唐装、却总爱讲些“力光水”的怪人陈先生,在这里教一群孩子看水中的倒影(光的反射),玩杠杆游戏(杠杆原理),观察蜡烛燃烧后的白烟(物质的变化)。

孩子们听得入迷,常常追着他问:“陈先生,月亮为什么会跟着人走?”

“为什么扔出去的石头会落地?”

陈默笑着一一解答,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蝉鸣聒噪的教室。

他知道,自己可能永远回不去了。

但看着孩子们眼里闪烁的好奇光芒,他忽然觉得,在哪里教书育人,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

毕竟,物理规律,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

而对知识的渴望,也是一样的。

夕阳透过格物院的窗棂,照在陈默的脸上,他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下一个大大的受力分析图,声音洪亮:“注意了!

这个力的方向,很重要!”

风吹过,带着盛唐的气息,也带着知识的味道。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