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家多年的小镇街头,在桂花开始飘香的九月午后,他站在街角的咖啡店外,手里拿着两杯外带咖啡,目光望向不远处的小学操场。
那一刻,时光仿佛倒流回七年前,她第一次见到他的那个下午。
十九岁的林夏在大学图书馆四楼靠窗的位置上看书呢,窗外是初夏饱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绿色。
一个男生抱着几本建筑学书籍在她对面坐下,她抬头瞥了一眼,就这一眼,她的心跳突然失控。
后来她知道他叫周叙白,比她大两岁,建筑系大三学生。
他们因共同参加一次志愿活动而相识,成了偶尔会一起吃饭的朋友。
林夏从未告诉他,每次见面前,她都要在心里演练无数遍对话。
然而就在她鼓起勇气准备告白的前夕,周叙白消失了。
有人说他去了国外做交换生,也有人说他家里出了事休学了。
总之,他就像人间蒸发一样,从她的生活里彻底消失,连社交账号都全部停用。
这一消失,就是三年。
三年后,林夏在表哥的婚礼上再次看见周叙白。
他是新郎的大学同学,坐在亲友席的第二排。
他变了,原本柔和的面部线条变得硬朗,眼神里多了些她看不懂的深沉。
茶歇时,林夏端着香槟走到他面前,声音微颤:“好久不见,周叙白。”
他转过头,眼神有片刻的茫然,随后恍然:“林夏?
真巧。”
他们交换了联系方式,之后几周,偶尔一起吃饭、看电影。
林夏觉得,那段失而复得的时光美好得不真实。
她再次萌生告白的冲动,在一个周五晚上,她发消息约他第二天见面。
“我有重要的话想对你说。”
他回复:“好啊,我也有事想告诉你。”
林夏以为那是命运的安排,一夜未眠,设想了无数种可能。
然而第二天,她刚到约定地点,他就先说出了那个消息:“我要去上海工作了,下周三就走。”
她愣在原地,所有准备好的话都哽在喉咙裡,最后只化作一句:“祝你前程似锦。”
那场她预谋已久的告白,终究没有说出口。
告别周叙白后,林夏在网络上认识了一个叫“深海”的男人。
他们聊了三年,从日常琐事到人生哲学,无话不谈。
当他提出见面时,林夏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她坐了四小时高铁去他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