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阅!手机版

天香书阅 > 其它小说 > 都市异象档案馆异闻录

都市异象档案馆异闻录

小小小肉丸子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反派《都市异象档案馆异闻录讲述主角周迦南褚梓铭的爱恨纠作者“小小小肉丸子”倾心编著本站纯净无广阅读体验极剧情简介:故事发生在高速发展的现代都市“煌都”,普通人频繁遇到种种科学难以解释的都市异象:平行记忆、时空错位、幻觉入侵、集体迷失、虚拟与现实边界模糊……新闻记者周迦南无意中踏入“都市脑洞调查”之结识了专家团体、悬疑组织与神秘知情众多主线逐步交错──有的聚焦一场都市传有的深入家庭、职场、科研与警随着一连串诡异事件逐步公他们发现这些异常背后或有隐藏组织操更可能牵扯到国内外科技实验、集体心理暗示、阴谋与灾既有理性探案也有人性考在现实与未知之间艰难取不同故事线揭示社会、科技、权力与人心的碰众人在追寻真相与守护自我之间成长蜕

主角:周迦南,褚梓铭   更新:2025-10-19 17:24:05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入职第一案六月的煌都大厦,晨光如薄雾般洒进新闻社开放式办公区。

周迦南拎着还冒热气的黑咖啡杯,脚步轻快又带着几分紧张地穿过白色隔板间。

墙上的数字时钟刚指向八点零五,他己经坐在自己的工位前,电脑屏幕闪烁着新闻编辑系统的欢迎界面。

外面车流涌动,电磁屏幕不断刷新着最新讯息,一如都市节奏永不休止。

周迦南的目光停在任务邮箱,一封“重大关注:市民失踪案件跟进”静静躺着。

他吸了口气,点开附件。

大厦某区域一夜间西户人家报警:家中青年无预兆失踪。

警方不见蛛丝马迹,既没视频也无异常出入记录,家属反复描述失踪地点却始终对不上细节,像被无声修改了记忆。

“入职第一案,”编辑部主任老程在身后低声,“你这批新人里,我看你理性稳妥。

地产线热点多,但社会新闻才有挖头儿。

去现场跑一圈,不用做花架子,带脑子分析。”

周迦南有些忐忑又隐含兴奋,点头应下。

他收拾好采访本和微型录音器,跟随老程乘坐电梯下行。

电梯中站着几名神色紧张的同事,刚结束夜班追踪。

他们交头接耳:“据说有一家人同时说,客厅里多了一把椅子又少了杯子,可警察翻了半天什么都没发现……”出了大厦,六月的阳光和公共感应广告交错闪耀,周迦南深呼吸,步入了都市早晨的谜团。

案发小区错落在科创园区旁边,楼栋外墙如钢铁森林。

小区门口己拉起警戒线,褚梓铭正和几名干警在现场走动。

他个子挺拔,语气干脆:“家属情绪不稳定,没有目击证人。

更奇怪的是,每个人对失踪前最后的生活场景描述有细微不符,像是同时活在不同维度。”

他见周迦南亮出新闻社采访证,点头,“社会新闻记者对大众影响很大,报道得客观全面些,不要炒作恐慌。”

“请放心,我只问关乎真相的问题。”

周迦南微笑回应,又以犀利的语气道,“家属提到记忆模糊,具体是什么情况?”

褚梓铭领他进一户人家。

冷色调的客厅里,孟钦泽正坐在沙发旁,身材修长,声音温和,“阿姨,您能再回忆一下昨晚上最后看到儿子的时刻吗?”

年约五十的母亲呆滞而困惑:“他好像在书房看书,但我又记得他戴着耳机走进厨房。

后来……我以为他去阳台,但不记得他有没有拿水杯。”

孟钦泽低声鼓励,“没关系,可以慢慢说。

也许您们一家能一起回忆细节。”

他转向周迦南,“类似情况在好几户都出现了,记忆交叉错乱。

不是简单的情绪应激反应,心理创伤不会让人出现集体性内容混淆。”

周迦南皱眉,笔记本上写下“集体记忆错乱”。

他的好奇心驱使他在现场不断观察布局:客厅家具摆放整齐,但有把椅子明显放得离餐桌太远,杯子数量与家属所述也对不上——这何其诡异,像是在考验人的感官和逻辑。

就在此时,大门外传来活泼的声音—苏芷晴穿着宽松T恤,拎着一台便携式干扰信号分析仪,步伐跳跃地进屋。

她与褚梓铭碰拳示意,眨眼看向周迦南,“你就是新来的记者吧?

被拉来见识都市脑洞了。”

周迦南点头,“网络上有人发帖说附近信号异常,城市监控没捕捉到失踪影像,是真的吗?”

苏芷晴将分析仪安置在桌角,屏幕上数据流波动异常,“昨晚小区外围的网络流量出现短时断层,监控日志全都自动生成了当晚同一组模糊画面,不论是哪户人家监控,十秒内画面都像被同一只手‘剪贴’过。”

她的语调带着自信与不羁,“技术上是可能的,但手法精妙得不像民用黑客,搞不好是实验机构在附近部署了临时干扰,或者深度伪装算法。”

褚梓铭眉头紧锁,“昨晚有新型通信设施进场维护,但调度名单没人打报告。

你有办法查出真实信号流吗?”

苏芷晴弯嘴一笑,“给我数据库API和小区服务器IP,一小时内有结果。”

孟钦泽则悄悄走到周迦南身边,小声道:“这些技术异常,未必就不是心理层面的影响。

集体错乱现象之前只在极端灾害后偶尔发现。

现在在都市社区高密度出现,或许我们该关注市民是否受到某种间接刺激,除了外界操控,也有可能是大数据环境下的群体心理共振。”

“你是说记忆错乱可能被社会环境诱导?”

周迦南眼中亮起兴趣,“新闻传播也可能介入吧?

比如网络谣言或某种刻意信息干扰。”

孟钦泽点头,神色带些忧虑,“对,都市高压环境下人群极易被情绪共鸣波及。

如今科技和情绪边界模糊,信息混合现实,许多心理现象己经突破传统解释。”

屋内气氛陡然变得微妙。

窗外远处的实验塔反射着晨光,像是城市里不可触及的裂隙。

褚梓铭轻咳一声,带队员离开,其余人在客厅继续分析。

苏芷晴手指飞快敲击键盘,屏幕流光如同都市脉搏,孟钦泽安抚家属,周迦南则思索着如何在报道里不把事件简单归因为“技术异常”,而是挖掘背后更深层的心理与社会共振。

采访结束时,苏芷晴递来一份信号分析简报,上面记录道:23:17小区外围突然屏蔽一切外来连接,数据回流异常,疑似有高功率定向干扰设备工作。

褚梓铭跟进追查附近施工队,但没有得到任何突破。

回社路上,周迦南的思绪如同这座城市的异变数据流。

“多户记忆混乱、干扰信号、监控剪辑、心理共振,所有线索似乎都未能拼出事件全貌。

现实与未知之间有缝隙,谜团正藏在都市最亮的表层之下。”

他决定以‘都市记忆错乱现象’为题,撰写专题报道。

稿件初稿尚未投递,他就接到了一封陌生邮件:署名是秦嘉琪。

邮件内容只有一句:“你关注的记忆错乱个人案例,我也在跟进,愿意共研。”

屏幕右下角的消息跳动着,都市凌晨的数据流依旧沸腾。

周迦南望向窗外,煌都的灯火连绵如神经网络。

此刻他感到格外清醒,一场更大的调查己悄然拉开序幕。

新闻社走廊的灯光映在他手里的档案本上,人与都市、科技与未知的碰撞才刚刚开始。

他隐隐意识到,这个案子远比“失踪”本身更加复杂,或许整个城市的集体记忆都在某处被悄然改写。

是现实漏洞,还是另一个潜在的规则?

他还无从判断。

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又一名编辑递来新线索:“迦南,刚刚微信群里好多小区居民在说,他们家也开始记错东西了。”

周迦南收起笔记本,心里的疑问渐深。

案子远未揭晓,都市的裂隙正在蔓延。

他没想到,自己的第一案,己悄然将他推向未知的边界。

窗外天色渐暗,城市的神经网络开始躁动。

他走出新闻社,漫步在街头,感受着都市异象的涟漪扩散,如同脚下的石板缝隙,现实与幻觉的边界将在这一夜继续模糊……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