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阅!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西装暴徒宁磊

第3章 问题少年

发表时间: 2025-10-20
1967年的青城,盛夏的热浪尚未完全褪去,空气中还残留着潮湿的海腥味。

8月 18日这天,青城妇幼保健院的产房外,宁国章来回踱步,双手不停地搓着,脸上满是紧张与期待。

他是青城第 16中学的一名数学教师,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文质彬彬的模样,此刻却因即将迎来第一个孩子而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哇——”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划破了产房外的宁静,护士抱着一个襁褓走了出来,笑着对宁国章说:“恭喜你,是个男孩,体重 3500克,非常健康,哭声这么有劲,将来肯定有强壮的体魄。”

宁国章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接过襁褓,看着婴儿皱巴巴却充满活力的小脸,眼眶瞬间湿润了。

他轻轻抚摸着孩子的额头,心中充满了为人父的喜悦与责任感,那一刻,他在心里默默决定,一定要给这个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让他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宁国章给长子取名“宁磊”,“磊”字由三个“石”组成,他希望儿子能像石头一样坚韧不拔,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顽强面对。

宁磊的母亲也是一名教师,在青城另一所中学教语文,夫妻二人都是知识分子,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他们满心以为,凭借自己的教育背景,一定能把唐磊培养成优秀的人才。

宁磊的童年,是在青城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属院里度过的。

家属院不大,住着十几户人家,大多都是学校的老师,邻里之间相处和睦。

小时候的青磊,确实如护士所说,身体格外强壮,比同龄的孩子高出半个头,跑起来像一阵风,精力旺盛得仿佛永远用不完。

那时候,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跟着院子里的小伙伴一起在巷子里追逐打闹,爬树掏鸟窝,下河摸鱼虾,每一天都过得无忧无虑。

然而,这样无忧无虑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

随着宁磊渐渐长大,父母的工作也越来越忙碌。

宁国章在学校担任班主任,每天不仅要备课、上课,还要处理班里大大小小的事情,经常批改作业到深夜;宁磊的母亲同样不轻松,她带的是毕业班,面临着升学压力,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候周末还要给学生补课。

夫妻二人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对宁磊的生活和成长渐渐疏于关注。

“磊磊,爸爸今天要加班,你自己在家乖乖吃饭,记得写作业。”

“儿子,妈妈明天要去外地参加教研活动,这几天你跟着爷爷过,要听话。”

这样的话语,成了宁磊童年记忆中最常听到的内容。

每当看到别的小朋友放学回家,有父母接送,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分享学校里的趣事时,宁磊的心里总会泛起一丝失落。

他也想和父母多待一会儿,想把自己在外面的见闻讲给他们听,可每次看到父母疲惫的神情,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由于父母实在无暇照顾唐磊,从他上小学开始,大部分时间便跟着爷爷一起生活。

爷爷是个地道的农民,早年从农村来到岛城,帮着宁国章夫妻照看家里。

老人没什么文化,一辈子靠种地为生,性格憨厚老实,对宁磊十分疼爱。

每天早上,爷爷都会早早起床,给宁磊做好早饭,目送他背着书包去学校;下午放学,爷爷又会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手里拿着宁磊爱吃的零食,牵着他的手慢慢走回家。

在生活上,爷爷对宁磊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在学业上,却根本无法给唐磊提供任何帮助。

爷爷不认识几个字,别说辅导宁磊写作业,就连宁磊课本上的内容都看不懂。

每当宁磊拿着作业本问爷爷题目时,爷爷总是无奈地摇摇头,叹着气说:“磊磊啊,爷爷没文化,帮不了你,你有不会的就去问老师,或者等你爸妈有空了再问他们。”

可宁磊知道,爸妈很少有“有空”的时候,而向老师请教,对于当时还有些腼腆的他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好在宁磊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相对简单,凭借着还算聪明的头脑,他的成绩虽然不算拔尖,但也能跟上班级的进度。

小学毕业后,因为父母都是中学教师,按照当时的政策,宁磊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母亲所教的中学——岛城第三中学就读。

宁国章和妻子本以为,让宁磊在妻子任教的学校上学,能让妻子多关注一下他的学习,可他们没想到,这反而成了宁磊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隐患”。

进入初中后,学校得知宁磊是本校教师的孩子,便给予了他特殊的待遇。

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代课老师,都因为宁磊父母的关系,对他格外“宽容”。

刚开始,宁磊只是偶尔忘记写作业,老师发现后,只是温和地提醒他下次注意,并没有过多责备;后来,他开始偶尔逃课,躲在学校的角落里和其他调皮的同学一起玩耍,老师知道后,也只是找他谈了谈话,并没有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罚,甚至还帮他瞒着宁磊的父母。

有一次,宁磊因为和同学在体育课上打架,把对方的鼻子打出血了。

班主任把他叫到办公室,本想严肃批评他,可一想到他是同事的孩子,话到嘴边又变了味:“宁磊,这次就算了,下次可不能再打架了,你爸妈都是老师,你要给他们争点气。”

就这样,在一次次的“网开一面”中,宁磊渐渐变得肆无忌惮起来。

他不再把学习放在心上,经常不做作业,逃课成了家常便饭,有时候甚至一整天都不来学校,代课老师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不多加干涉。

宁磊的爷爷看着孙子一天天荒废学业,心里十分着急,可他既没文化,又管不住精力旺盛的唐磊。

每当他试图劝说唐磊好好学习时,宁磊总是不耐烦地摆摆手:“爷爷,你别管了,我爸妈都没说什么,老师也不管我,你操那么多心干嘛。”

爷爷看着孙子叛逆的模样,只能无奈地叹气,他不知道该如何教育这个孙子,只能在生活上尽量满足他的需求,希望能弥补他在父母那里缺失的关爱。

渐渐地,宁磊成了学校里出了名的“问题孩子”。

他经常和一些同样调皮捣蛋的同学混在一起,在学校里拉帮结派,欺负弱小的同学,向低年级的学生索要零花钱。

有同学把这些情况反映给老师,老师虽然知道,但还是因为宁磊父母的关系,只是象征性地批评教育几句,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惩罚措施。

这让宁磊更加嚣张,他觉得自己有父母和老师当“靠山”,不管做什么都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在学校里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在家里又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宁磊的性格渐渐变得叛逆、暴躁。

他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活泼开朗,而是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甚至和别人动手打架。

有一次,他因为和邻居家的孩子抢玩具,竟然把对方推倒在地,导致对方膝盖擦破了皮。

邻居找到宁国章夫妻理论,宁国章和妻子这才意识到,他们对宁磊的教育己经严重缺失。

夫妻俩第一次严肃地和宁磊谈了话,宁国章严厉地批评了他的行为,宁磊的母亲也红着眼眶劝他要懂事。

可此时的宁磊,早己养成了桀骜不驯的性格,父母的批评和劝说,在他看来只是耳边风。

他表面上答应会改正,可背地里依旧我行我素,继续和那些“坏朋友”混在一起,做着各种违反校规校纪的事情。

宁国章夫妻看着儿子一步步走向“歪路”,心里既焦急又自责。

他们后悔自己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了对宁磊的陪伴和教育,后悔没有及时纠正宁磊的错误行为,更后悔让宁磊在学校里享受了不该有的“特殊待遇”,导致他养成了目无纪律、嚣张跋扈的性格。

可此时,一切似乎都己经晚了,宁磊就像一棵长歪了的小树苗,错过了最佳的矫正时机,想要再把他拉回正轨,变得越来越困难。

1967年那个健康强壮的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家庭和学校的种种因素,渐渐偏离了正常的人生轨道,成了中学里人人皆知的“问题孩子”。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在童年时期缺乏关爱、在少年时期无人管教的孩子,多年后会成为青城臭名昭著的黑社会头目,双手沾满鲜血,最终落得个被执行***的下场。

他的出生,本应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却因为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遗憾,酿成了最终的悲剧。

而这一切的根源,或许从他童年时期父母的疏于管教、学校的纵容包容就己经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