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阅!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砚书余年

第一章 槐树下的晨光

发表时间: 2025-10-20
1998 年的北京盛夏,蝉鸣把空气织得又密又稠。

东城区某条静谧的胡同里,两株老槐树的枝叶在青砖灰瓦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风一吹,碎光便跟着晃,像撒了满地的星星。

苏砚蹲在槐树下,指尖捏着一只通体翠绿的蝈蝈,目光却没落在那小虫身上。

他今年八岁,己经有了少年人初显的清瘦轮廓,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濡湿,贴在饱满的额头上,露出一双极亮的眼睛 —— 那是种带着点漫不经心的锐利,仿佛能透过胡同里的烟火气,看到更远的地方。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运动背心,领口处绣着的校徽边角有些磨损,却丝毫不影响他身上那股子独特的气质,像刚从墨水里捞出来的笔锋,带着点冷硬,又藏着几分未经雕琢的灵气。

“苏砚!

你又偷摸捉蝈蝈!”

清脆的声音从胡同口传来,温书抱着一本卷了边的《唐诗三百首》,快步朝这边跑过来。

她的头发扎成两个羊角辫,发梢用红色的头绳系着,跑起来一颠一颠的,像两只跳跃的小蝴蝶。

她比苏砚小半岁,皮肤是透着粉的白,脸颊因为跑动泛着健康的红晕,一双杏眼又大又圆,眼尾微微上挑,笑起来的时候会露出两颗小小的虎牙,显得格外娇俏。

她穿着一条浅粉色的连衣裙,裙摆上印着小小的栀子花图案,跑过石板路时,裙摆轻轻扬起,带着一股淡淡的肥皂香。

苏砚听到声音,手指一动,蝈蝈 “噌” 地一下跳进了草丛里。

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涟漪 —— 每次温书这样喊他,他都觉得胡同里的蝉鸣好像不那么吵了。

“你怎么又不回家写作业?”

温书跑到苏砚面前,仰着小脸看着他,眉头微微皱着,像个小大人,“张老师今天不是布置了算术题吗?

你再不写,晚上又要熬夜了。”

苏砚低头看着温书,她的眼睛亮晶晶的,里面好像盛着清晨的阳光,让他心里那点因为蝈蝈跑了的失落瞬间消失了。

他扯了扯嘴角,声音比平时软了一点:“我写完了。”

“真的?”

温书眼睛一亮,伸手就要去拉苏砚的手,“那你陪我去看胡同口王奶奶卖的糖葫芦好不好?

我攒了五毛钱,能买两串,给你一串。”

苏砚的手指动了动,想要躲开,却又在触碰到温书温热指尖的那一刻,悄悄停住了。

他能感觉到温书指尖的温度,像夏天里刚从井里捞出来的西瓜,清爽又舒服。

他别扭地转过头,看着胡同墙上的涂鸦,声音有点含糊:“不用了,我不喜欢吃甜的。”

温书愣了一下,随即垮下了小脸,眼睛里的光好像暗了一点。

她低下头,手指捏着裙摆上的栀子花图案,小声说:“哦…… 那好吧。

可是我觉得糖葫芦好好吃啊,外面的糖衣脆脆的,里面的山楂酸酸的,一点都不腻。”

苏砚看着温书失落的样子,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有点疼。

他抿了抿唇,犹豫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那…… 去吧。”

温书猛地抬起头,眼睛又亮了起来,像瞬间被点亮的灯笼。

她拉着苏砚的手,转身就往胡同口跑,嘴里还叽叽喳喳地说着:“我就知道你会同意的!

王奶奶的糖葫芦可好吃了,每天都有好多人买,去晚了就没了!”

苏砚被温书拉着跑,风吹过耳边,带着槐树叶的清香和温书身上的肥皂香。

他看着温书跑动时飞扬的羊角辫,看着她脸上灿烂的笑容,心里悄悄想:其实甜的东西,好像也没那么难吃。

胡同口,王奶奶的糖葫芦摊子前己经围了几个小孩。

红彤彤的糖葫芦串在草靶子上,裹着晶莹剔透的糖衣,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

温书拉着苏砚挤到摊子前,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五毛钱,踮着脚尖递给王奶奶:“王奶奶,我要两串糖葫芦!”

王奶奶接过钱,笑着摸了摸温书的头:“书书来了啊,这两串给你,多裹点糖衣。”

说着,她取下两串最大的糖葫芦,递给温书。

温书接过糖葫芦,先递了一串给苏砚:“给你,你尝尝,真的很好吃。”

苏砚接过糖葫芦,指尖碰到冰凉的糖衣,心里泛起一丝暖意。

他咬了一口,糖衣在嘴里化开,甜丝丝的,接着是山楂的酸味,两种味道混合在一起,意外地好吃。

他看着温书吃得一脸满足的样子,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了扬。

“好吃吧?”

温书看着苏砚的表情,笑着问。

苏砚点了点头,没说话,却又咬了一大口。

阳光透过槐树叶,洒在两个孩子身上,把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胡同里的蝉鸣依旧响亮,可在苏砚和温书听来,那蝉鸣好像也变成了好听的歌,陪着他们一起,品尝着这盛夏里最甜蜜的时光。

那时候的苏砚还不知道,这个拉着他吃糖葫芦的女孩,会成为他生命里最温暖的光;而温书也不知道,这个总是别扭又嘴硬的男孩,会在未来的岁月里,用他的方式,一首守护着她。

他们的故事,就像这胡同里的老槐树,在时光的浇灌下,慢慢生根、发芽,长出枝繁叶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