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将合作方案发给陈默的第二天,就收到了对方带着惊叹号的回复。
屏幕上 “专业度远超预期” 几个字,让她紧绷了两天的肩膀终于放松了些。
她对着电脑屏幕深吸一口气,指尖划过键盘,开始梳理接下来的工作流程 —— 需求评审、技术对接、原型设计,每一步都要精准踩在时间节点上。
毕竟部门裁员的风声像悬在头顶的剑,这个合作项目是她能抓住的最结实的浮木。
合作启动会定在周五下午,陈默的技术团队全员到场,领头的是个戴黑框眼镜、眼神锐利的男人,自我介绍时说叫李工,是公司的技术总监。
林晚拿着准备好的 PPT,刚讲到情绪分析模块的核心功能,李工突然打断她:“林经理,你这个实时情绪识别的准确率要求定在 92%,有点不切实际。
目前行业内最高水平也就 88%,我们团队最多能做到 85%。”
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林晚握着翻页笔的手紧了紧。
她早料到技术层面会有挑战,但没想到第一关就卡在了核心指标上。
“李工,我做过用户调研,低于 90% 的准确率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这个功能要是打折扣,整个 APP 的竞争力会下降很多。”
她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静,“我们能不能再想想办法?
比如优化算法模型,或者引进外部数据支持?”
李工皱着眉摇头:“算法优化需要时间,至少得两个月,而且不一定能达标;外部数据要么价格太高,要么涉及隐私问题,风险太大。”
他顿了顿,看向坐在主位的陈默,“陈总,我觉得应该调整需求,把准确率降到 85%,先保证项目按时上线。”
林晚的心沉了下去,她看向陈默,希望能得到支持。
陈默指尖轻轻敲着桌面,沉默了几秒后开口:“先按林经理的需求推进,两周内拿出优化方案。
如果实在不行,我们再讨论调整指标。”
他的话给了林晚一丝喘息的机会,也让会议室里紧绷的气氛缓和了些。
散会后,林晚叫住陈默,低声道谢:“谢谢你相信我。”
陈默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我不是相信你,是相信你的专业判断。
不过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有问题随时找我。”
他的手掌带着温暖的温度,落在林晚肩上时,让她莫名觉得安心。
接下来的两周,林晚几乎泡在了陈默的公司。
每天早上她提前半小时到,和技术团队一起开展会;晚上等大家都走了,还在会议室里对着数据报表反复琢磨。
李工起初对她的 “盯梢” 有些抵触,但看着林晚为了验证一个数据模型,熬到凌晨三点还在和算法工程师讨论,渐渐也收起了偏见,开始主动和她沟通技术难题。
然而现实还是给了他们沉重一击。
两周后的技术评审会上,李工拿着测试报告,脸色难看地说:“最高准确率只到 87%,而且稳定性很差,遇到复杂情绪数据就会出错。”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林晚看着报告上刺眼的数字,感觉喉咙里像堵了一团棉花,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要不还是降指标吧?”
团队里有人小声提议,“现在离上线只有一个月了,再耗下去肯定来不及。”
“不行!”
林晚猛地抬头,声音有些发颤,“这个功能是 APP 的核心,降了指标,我们和其他情绪管理软件有什么区别?
用户为什么要选我们?”
她知道自己的语气有些激动,但她不能退 —— 这个项目不仅关系到她在公司的地位,更承载着她对 “帮助职场人缓解压力” 的期待。
李工叹了口气:“林经理,我知道你不甘心,但技术不是靠热血就能突破的。
我们己经试过所有能想到的办法了。”
林晚坐在椅子上,双手用力攥着衣角。
她想起自己做用户调研时,那个在写字楼天台哭着说 “再撑不下去就辞职” 的女孩;想起母亲每次视频时,小心翼翼问她 “累不累” 的样子。
如果连这个项目都做不好,她在上海六年的打拼,到底还有什么意义?
会议不欢而散,林晚独自留在会议室,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她以为是陈默发来的消息,拿出来却看到部门总监张姐的微信:“晚晚,合作项目进展怎么样?
公司下周要评估各部门的业绩,你这个项目要是黄了,咱们部门的裁员名额可能就要多一个了。”
冰冷的文字像针一样扎在林晚心上,她握着手机,指尖冰凉。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陈默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两杯热咖啡:“还没走?
我猜你肯定没吃饭,楼下买了三明治,一起垫垫肚子。”
林晚接过咖啡,温热的杯子贴着掌心,让她稍微找回了些力气。
“对不起,陈默,可能要让你失望了。”
她低着头,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技术瓶颈突破不了,项目可能真的要延期了。”
陈默在她身边坐下,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陪着她。
过了一会儿,他才开口:“我认识一个做人工智能的专家,是我大学学长,在情绪识别算法领域很有研究。
要不要试试联系他?”
林晚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希望:“真的吗?
他愿意帮忙吗?”
“我先问问看。”
陈默拿出手机,找到学长的联系方式,拨通了电话。
电话接通后,他把技术难题详细说了一遍,语气里满是恳切。
林晚坐在一旁,看着他认真沟通的样子,心里泛起一阵暖流。
她知道,陈默完全可以选择 “降低指标”,既能保证项目按时上线,又不用费心找外援,但他却选择站在她这边,陪她一起扛。
挂了电话,陈默笑着说:“学长同意帮忙,他明天下午有空,会来公司和我们的技术团队对接。
不过他也说了,只能尽量优化,能不能达到 92% 的准确率,还要看测试结果。”
“太好了!”
林晚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所有的委屈和焦虑在这一刻烟消云散,“谢谢你,陈默,真的太谢谢你了。”
“不用谢,我们是合作伙伴嘛。”
陈默揉了揉她的头发,语气自然又亲昵。
林晚愣了一下,脸颊瞬间发烫,连忙低下头,假装整理文件。
第二天下午,陈默的学长周教授准时来到公司。
周教授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一进会议室就拿着技术报告仔细研究起来。
他和李工、算法工程师们围着白板,从模型架构聊到数据训练,时不时在白板上写下复杂的公式。
林晚虽然听不懂技术细节,但看着他们热烈讨论的样子,心里的石头渐渐落了地。
讨论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周教授终于停下笔,笑着说:“有办法了。
我们可以在现有模型基础上,加入动态权重调整机制,再用脱敏后的用户行为数据做辅助训练,准确率应该能提到 90% 以上。”
“真的?”
李工激动地站起来,“那我们现在就开始调整方案!”
“别急,我把关键参数和优化思路整理出来,你们先试着跑一轮测试,有问题随时找我。”
周教授说着,拿出笔记本电脑,开始整理资料。
林晚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充满了感激。
她走到陈默身边,小声说:“晚上我请你和周教授吃饭吧,算是感谢你们的帮忙。”
陈默笑着点头:“好啊,不过周教授晚上有课,只能我们俩去了。”
林晚的心跳漏了一拍,脸上又开始发烫。
她慌乱地移开目光,假装看向窗外:“那…… 那我们就去上次那家咖啡馆旁边的日料店吧,我听同事说味道不错。”
晚上六点,两人来到日料店。
店里灯光柔和,播放着舒缓的日文歌。
林晚看着菜单,纠结了半天也没选好,陈默笑着拿过菜单:“我来点吧,他们家的寿喜烧和三文鱼刺身很正宗。”
等待上菜的时候,林晚想起白天的事,忍不住问:“陈默,你为什么愿意花这么多精力帮我?
这个项目就算延期,对你来说也没什么太大的损失吧?”
陈默放下手中的茶杯,认真地看着她:“首先,这个项目我很看好,不想因为技术问题影响它的潜力;其次,我不想看到你因为这件事难过。”
他顿了顿,声音放轻,“从第一次在急诊室看到你,我就觉得你是个很坚韧的女孩,但再坚韧的人,也需要有人帮一把。”
林晚的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泛起阵阵涟漪。
她想起前男友当初因为她 “太拼” 而分手,说她 “眼里只有工作,没有感情”。
那时候她以为,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在上海站稳脚跟,就能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
但遇到陈默后她才发现,原来有人愿意陪你一起面对困难,是这么温暖的一件事。
寿喜烧端上来的时候,热气氤氲了林晚的眼睛。
陈默拿起夹子,帮她夹了一块牛肉:“快吃吧,凉了就不好吃了。”
林晚摘下眼镜,擦了擦镜片,重新戴上时,眼眶有些发红。
她看着陈默温柔的侧脸,突然觉得,也许自己可以试着放下过去的防备,试着去接受这份突如其来的温暖。
吃完饭,陈默送林晚回家。
到了小区楼下,林晚下车前,犹豫了一下,对陈默说:“陈默,谢谢你今晚陪我吃饭。
还有,以后…… 以后如果你有需要帮忙的地方,随时找我,我一定尽力。”
陈默笑着点头:“好啊,那我可就不客气了。
你上去吧,早点休息,明天还要去公司盯测试进度呢。”
林晚点点头,推开车门走进小区。
走到楼道口时,她忍不住回头,看到陈默的车还停在原地,车灯亮着,像一双温暖的眼睛,目送着她。
她心里一暖,快步走上楼,拿出手机给陈默发了条消息:“安全到家了,你也早点回去休息。”
陈默收到消息时,正准备发动车子。
他看着屏幕上的文字,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回复道:“好,晚安。”
车子缓缓驶离小区,陈默拿出手机,给护工张姨打了个电话:“张姨,我爸今天怎么样了?
有没有按时吃药?”
“陈先生,老爷子今天挺好的,下午还跟护工们一起下棋了。
就是晚上吃饭的时候,又念叨着想见你。”
张姨的声音带着一丝欣慰。
陈默的心里泛起一阵愧疚,最近因为项目的事,他己经好几天没去医院看父亲了。
“我知道了,明天我忙完公司的事就过去。”
挂了电话,他看着窗外的霓虹,心里暗暗想着:等这个项目稳定下来,一定要多陪陪父亲,也多花点时间,让林晚慢慢接受自己。
而此时的林晚,站在阳台上,看着陈默的车消失在夜色中。
她拿出手机,翻出和前男友的聊天记录,犹豫了一下,按下了 “删除联系人” 的按钮。
也许,是时候和过去告别,试着去拥抱新的生活,新的可能了。
夜色渐深,阳台上的风带着一丝凉意,但林晚的心里,却充满了久违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