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说连载
书名:《过期的儿童》本书主角有许念宋作品情感生剧情紧出自作者“市井阿布”之本书精彩章节:热搜第一:#许念滚出娱乐圈#猩红的词条像一道刻在微博热搜榜顶许二十八岁的“过期童星”,正以这种不甚体面的方重新获得大众的“关注”。手指无意识地划拉着手机屏评论区污言秽语不堪入“老女人”、“戏精”、“蹭顶流热度不要脸”……每一个字都像淬了毒的扎得人眼睛生助理小雨在一旁急得直跺声音带着哭腔:“念别看了!张总吩咐让你这几天安心在千万别上别回等风...
主角:许念,宋言 更新:2025-10-23 07:33:02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热搜第一:#许念滚出娱乐圈#猩红的词条像一道疤,刻在微博热搜榜顶端。我,许念,
二十八岁的“过期童星”,正以这种不甚体面的方式,重新获得大众的“关注”。
手指无意识地划拉着手机屏幕,评论区污言秽语不堪入目。
“老女人”、“戏精”、“蹭顶流热度不要脸”……每一个字都像淬了毒的针,
扎得人眼睛生疼。助理小雨在一旁急得直跺脚,声音带着哭腔:“念姐,别看了!
张总吩咐了,让你这几天安心在家,千万别上网,别回应,等风头过去……”“等风头过去?
”我扯了扯嘴角,把发烫的手机扔进沙发角落,仿佛那样就能扔掉这些黏腻的恶意。
窗外是北京特有的、被雾霾笼罩的灰蒙蒙的天,像极了我此刻的心情。“小雨,我二十八了,
不是十八。娱乐圈最不缺的就是年轻漂亮的新面孔。这阵风过去了,我也就彻底过去了,
连点水花都不会有。”我叫许念,一个几乎快要被遗忘的名字。如果非要加个前缀,
大概是“过期童星”。七岁出道,
凭借那部家喻户晓、每年寒暑假必定重播的情景喜剧《家有喜事》红遍大江南北,
成了所谓的“国民闺女”。那时候,我扎着羊角辫,笑起来露出缺了门牙的洞,
是全中国最熟悉的脸庞之一。可惜,童星魔咒在我身上应验得格外彻底。长大后,
长相没长残,甚至褪去稚嫩后多了几分清秀;科班出身,演技不敢说多精湛,
但至少及格线以上。可就是不上不下地卡在那里,高不成低不就。
演过几个不温不火的女主角,更多的是女二号、女三号,最近一两年,
连像样的剧本都接不到了,只能在各种粗制滥造的网剧里打转。这次引爆热搜的导火索,
是一档近期大热的演技竞技类综艺《演员的战场》。
我在里面挑战了一个极具突破性的角色——一个精神分裂的年轻母亲。表演结束时,
现场掌声雷动,几位导师不吝赞美,
称其“极具爆发力和层次感”、“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许念”。然而,
一段我被恶意剪辑的表演花絮流出,画面中我因情节需要,
眼神狠厉地对着同台竞技的顶流小生陆熙说台词。就这一个眼神,
被陆熙庞大的粉丝团“熙光”截图,断章取义,
凌”、“仗着资历欺负新人”、“对陆熙因爱生恨”天知道我和他只在节目里见过几次。
事实是那段戏本就是激烈的冲突戏份,陆熙经验不足,几次接不住戏,
我才不得已加强了表演力度,试图带动情绪。可没人关心真相。顶流的粉丝战斗力惊人,
控评、屠版、举报一条龙,一夜之间,我的微博彻底沦陷,私信里塞满了诅咒和P遗照,
谈好的两个平价代言火速解约,连一个已经口头应允的网剧女三号也黄了。门铃尖锐地响起,
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小雨跑去开门,是我的经纪人张楠。他四十出头,身材微微发福,
此刻眉头拧成了疙瘩,额上沁着细汗,显然是一路匆忙赶来的。
他把手里的公文包往玄关柜子上一扔,声音带着压抑的火气:“我的姑奶奶,
你又给我捅什么娄子了?公司公关部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我懒得理他,继续窝在沙发里,
翻看着手边几份打印出来的剧本——全是些粗制滥造的网大网络大电影邀约,
角色不是心机恶毒女配就是无脑傻白甜,仿佛我许念就只能演这些边角料。
张楠在我对面重重坐下,沙发陷下去一块。他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些,
带着显而易见的疲惫:“许念,咱们认识十几年了,从你小时候就在一个公司,
我看着你长大。我说句实话,你别不爱听。你现在的处境,非常、非常尴尬。论流量,
你比不过那些二十出头、粉丝千万的小花;论资历和奖项,
你又够不上梁辉老师那种戏骨级别。市场就是这么现实,它不看你小时候多红,
不看你是不是科班出身,它只看你现在的热度和商业价值。”“所以呢?”我抬眼看他,
声音没什么起伏,“所以我就该去演那些烂片,消耗那点所剩无几的观众缘?
然后等着彻底被市场淘汰?”“那你想怎样?”张楠摊手,语气有些激动,
“等着天上掉下来一个张艺谋、陈凯歌,拿着顶级剧本求着你演?许念,
这个圈子更新换代有多快你不是不知道!你今天在家抠脚,
明天就有无数新人挤破头想取代你!你再没有曝光度,没有话题,就真的查无此人了!
连这些网大都未必找你了!”他的话像一把钝刀子,一下下割在我心上。
我知道他说的是事实,赤裸又残忍。童星出身是我的光环,也曾是我最大的幸运,但如今,
它成了我最沉重的枷锁。人们记住的、谈论的,
永远是那个扎着羊角辫、奶声奶气喊着“爸爸妈妈”的小女孩形象,
而不是现在这个挣扎着想用演技、想用一个真正的“角色”来证明自己的许念。“有个机会。
”张楠话锋一转,身体前倾,语气变得有些犹豫,甚至带着点试探,“一档生活类真人秀,
《心灵的角落》,刚立项,制作班底很强,卫视和网络平台同步播出,邀请了你。
”我皱眉:“生活类真人秀?让我去镜头前演‘真实’的自己?”我本能地抗拒。
我太了解自己了,性格并不算讨喜,有点慢热,认死理,甚至可以说有点“轴”,
在需要高情商、需要快速反应和制造笑点的综艺里,很容易暴露短板,
甚至可能招来更多的骂声。“对,就是展示日常生活,慢节奏,治愈系。
”张楠把平板电脑递给我,上面是节目的初步策划案,“阵容很不错,
有老戏骨梁辉老师压阵,有实力派歌手陈默,还有……宋言。”宋言。
这个名字让我的心跳猝不及防地漏了一拍。我们同年,几乎是同时期出道,
他是另一部大热儿童剧《快乐星球》的男主角,被称为“国民儿子”。
不同于我的高开低走、沉寂落寞,宋言的转型极为成功。他考上顶尖电影学院,
系统学习表演,几年前凭借一部小众文艺片《无声的河流》横扫各大电影节,
拿下了金像奖影帝,此后更是电影、电视双线开花,演技有口皆碑,粉丝基础庞大,
是圈内少有的实力与流量兼具的顶级男星。我们小时候在几次晚会和颁奖礼上见过,
合作拍过公益广告,算是旧识,但长大后就渐行渐远,几乎没什么交集。
他是站在云端、受人仰望的存在,而我在泥泞里挣扎,连仰望都觉得费劲。
“他……宋言怎么会接这种综艺?”我有些诧异。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和逼格,
应该更爱惜羽毛,专注于大银幕才对。“据说是为了配合下半年一部重磅电影的宣传,
而且制作方平台和他团队关系非常铁,人情难却。”张楠看着我,
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算计,“许念,这是个机会,
可能是你目前能接触到的最好的机会了。这节目关注度绝对不会低,和宋言同框,
本身就是巨大的话题度。你好好表现,洗刷一下最近的黑料,扭转一下公众形象,
说不定……就能捞到点好资源的敲门砖。”我沉默了。我知道张楠的意思。利用宋言的热度,
蹭他的流量,借他的东风。这很现实,甚至有点卑劣,
像是在利用我们那点微不足道的“童年交集”。但我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要么在沉默中彻底消亡,要么抓住眼前这根可能并不牢固、甚至带刺的稻草。
内心挣扎了许久,最终,对舞台的渴望,对表演的不甘,压过了那点可怜的自尊心。
我听到自己的声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沙哑,说:“好,我接。
”《心灵的角落》录制地点在北京郊区一栋精心打造的田园风格别墅。节目形式很简单,
几位嘉宾在这里共同生活两周,
日常的做饭、聊天、打理小花园、完成节目组设置的一些简单任务来展现“慢生活”的理念,
主打治愈和情怀。果然,从录制第一天起,我和宋言就成了镜头内外的绝对焦点。
节目组深谙炒作之道,各种镜头刻意捕捉我们的互动。小时候的剧照、广告片段被翻出来,
配上“青梅竹马”、“童年CP”、“爷青回”爷的青春回来了的标签,
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现象级的讨论。他的粉丝“盐粒”一开始是强烈抗拒和抵触的,
疯狂刷着“抱走宋言不约”、“拒绝捆绑吸血”,控评洗广场,战斗力惊人。
架不住庞大的路人盘和怀旧党觉得“萌”、“有爱”、“看着他们就像看到了自己的童年”,
热度居然持续攀升,相关话题阅读量轻松破十亿。我谨记张楠的叮嘱,
尽量表现得得体、低调、不争不抢。不刻意接近宋言,避免任何可能被过度解读的亲密举动,
但在他主动搭话时也会礼貌回应,保持基本的友善。宋言那边倒是很坦然,
分寸感拿捏得极好。他偶尔会在大家聊天时,自然而然地提起小时候一起拍广告的趣事,
或者调侃一下彼此当年稚嫩的模样,态度温和亲切,既满足了CP粉的幻想,
制造了节目看点,又不至于让他的粉丝反弹得太厉害,显示出顶级团队高超的公关能力。
然而,真人秀就像一面无比清晰的照妖镜,能放大优点,更能无限放大缺点。一次分组任务,
我和宋言被分到整理年久失修、堆满杂物的阁楼。里面灰尘遍布,蛛网横行,
空气里弥漫着陈腐的味道。我从小就有点洁癖和轻微的昆虫恐惧症,
看到墙角快速爬过的蜘蛛,差点当场尖叫出来,强忍着生理不适,动作难免有些僵硬笨拙,
脸色估计也不太好看了。宋言看了我一眼,没说什么,
默默承担了大部分清理和搬动重物的工作,动作利落,没有丝毫嫌弃。
这一幕被镜头忠实地记录了下来,后期还配上了夸张的音效和字幕。当晚,
#许念嫌弃脏活#、#许念公主病#、#宋言好绅士#的话题就又携手爬上了热搜。
宋言的粉丝更是像抓住了绝佳的把柄,
狂攻击我“矫情”、“做作”、“绿茶”、“拖累我们言哥”、“心疼言哥又要照顾巨婴”。
连带着一些路人也开始跟风嘲讽,
“果然童星就是娇气”、“这么多年红不起来不是没有原因的”。
我看着那些雪花般落下的负面评论和弹幕,心里堵得像塞了一团湿棉花,透不过气。
我确实怕虫怕脏,但这并不能成为我被口诛笔伐、全盘否定的理由。
更让我感到无力和难受的是,
我似乎又在重复之前的命运——因为一些片面的、被刻意放大的细节,
就被轻易地钉在了耻辱柱上,所有的努力和坚持都显得那么可笑。录制间隙,
我独自一人坐在后院有些老旧的秋千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晃荡着。北京的秋天,
傍晚的风已经带上了明显的凉意,吹在脸上,让她混乱的思绪稍微清醒了一点。“给你。
”一瓶温热的牛奶突兀地递到面前。低沉悦耳的声音响起。我抬头,愣了一下,是宋言。
他不知何时走了过来,站在秋千旁,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我接过牛奶,
指尖感受到瓶身传来的暖意:“谢谢。”他在旁边的石凳上坐下,
目光看着远处染上橘红色的天际线,并没有看我:“网上那些话,别太在意。
这个圈子的常态而已。”我苦笑了一下,摩挲着温热的牛奶瓶:“习惯了。
”说完又觉得这两个字透着股矫情的卖惨意味,于是补充道,“就是觉得……挺没劲的。
好像无论怎么做,都是错。”他沉默了片刻,忽然开口,
声音平静无波:“我记得你小时候不怕这些的。有次拍一个公益广告,需要徒手抓泥鳅,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