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阅!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瓷梦如婚

第3章 拼瓷

发表时间: 2025-10-23
高速隧道列车钻进隧道的瞬间,车窗变成一面黑镜,映出林薇自己——眼尾残留着彻夜未眠的淡青,唇色却因高铁暖气而反常地艳。

她抬手,把遮光帘“刷”地拉下,黑暗立刻包上来,像瓷胚被整个扣进匣钵,等待升温。

隧道尽头亮起一线白光,车厢被猛地推回日光里。

她的手机屏幕同时亮起:沈放。

到杭州了?

刚出隧道。

我夜班结束,也在回家路上。

——别误会,我家在杭州老城西。

林薇盯着最后一行,心跳莫名快半拍,像匣钵里进了风,火苗乱窜。

出租公寓外派住房是公司与公寓品牌合作的“青年赋能空间”——说白了就是窄长统间,电磁炉与床之间只隔一块仿瓷岩板。

林薇把28寸箱子靠墙立好,箱角撞出一声脆响,她蓦地想起母亲心电监护的“滴——”,忙俯身查看:箱角掉了一块漆,露出灰白底色,像劣质瓷胎被磕出毛口。

她叹了口气,从手包里掏出那只缺耳瓷兔,放在窗台。

夕阳照进来,金漆补痕像一道被强行缝合的闪电,亮得近乎刺眼。

杭州第一课周一早上,新项目启动会。

会议室西面落地玻璃,对面就是钱塘江,潮水来势汹汹,拍在防浪墙上,“哗啦”一声又碎成银屑。

项目负责人杜总监——从北京跟过来的女魔头,把PPT翻到KPI页:“三个月内,滨江商业综合体要出全案,招商率不得低于65%。”

林薇低头记录,笔尖在纸上划出细长沟槽,像瓷匠拉坯时留下的第一道旋纹。

她知道,自己又被打包进另一只窑炉,火候由别人掌控。

午休,同事闲聊。

“听说30+来外派,都是总部不要的。”

“尤其女的,奔婚育末班车,谁还拼得动?”

窃笑像碎瓷互碰,清脆却冰冷。

林薇端起咖啡,没加入讨论,转身走回工位。

咖啡苦得发涩,却正好压住胃里的气泡——她需要这种实实在在的苦,提醒自己:别碎。

城西夜市周三晚,沈放发来定位:老城西·天目里夜市,拼瓷摊林薇循着导航穿过巷弄,石板路被雨洗得发亮,像上过釉。

尽头,一顶白帆布帐篷下,沈放弯腰在木桌前捣鼓碎片——白瓷、青花、粉彩,混作一座微型垃圾山。

“来。”

他递给她一把镊子,“挑顺眼的花色,拼成你想要的形状。”

林薇夹起一片青花,釉面磨损,露出灰白胎骨,像被岁月啃噬过的记忆。

她把它嵌进木框底板,旁边搭配一块单色白瓷,裂缝对裂缝,竟意外地贴合。

沈放低头帮她固定金线胶,声音散在夜风里:“瓷片碎了,重新拼,比原来结实。”

她抬眸,撞进他的眼睛——灯下那两点光,像窑火将熄未熄,温而不灼。

母亲突袭周五傍晚,林薇正在公寓开视频会议。

门锁“滴”地响——她给过母亲一次性密码,却忘了改。

门开,母亲拎着两大袋家乡腌菜站在门口,目光扫过不足二十平米的统间,最后落在窗台的缺耳瓷兔,脸色“唰”地白了。

“你就住这?

比家里厨房还小!”

林薇合上电脑,捏了捏眉心:“外派住房,就一年。”

母亲把腌菜往桌上一放,塑料袋“沙沙”作响,像瓷片互刮:“一年?

一年过去你三十西!

陈浩那边我好不容易稳住,你倒好,跑得影子都不见!”

林薇深吸气,尽量平稳:“妈,我先把自己活好,再考虑嫁不嫁。”

母亲冷笑:“活好?

一个人也算好?”

话音落地,像热瓷浇冷水,“咔”地裂开细纹。

停电夜夜里十一点,公寓突然跳闸,整个小区陷入漆黑。

母亲怕黑,林薇摸出手机灯,去拉电闸——闸盒太高,她踮脚仍够不到。

沈放电话适时进来:“我刚好在楼下便利店,需要帮忙吗?”

十分钟后,他拎着工具包上楼,手机灯照在他侧脸,线条被黑暗削得锋利。

他抬手,一下就把闸推上。

灯光骤然亮起,母亲站在房门口,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扫,最后落在沈放工作服胸牌——“神内 沈放”。

“阿姨好。”

沈放礼貌点头。

母亲淡淡“嗯”了声,转身回房,门却留了条缝。

林薇知道,那条缝是母亲的“眼镖”发射口——新一轮审问己在路上。

拼瓷工作室周六,沈放轮休,带林薇去他常去的“拼瓷工作室”——一间废弃厂房改造的Loft,窑炉、金缮胶、铜锔钉散落一桌。

阳光从高窗泻下,照在操作台,瓷片熠熠生辉。

沈放递给她一只小型拉坯机:“试试,把碎片重新揉合,再塑一个器型。”

林薇将信将疑地按下开关,泥坯在转盘中心缓缓升高,她手心沾满泥浆,凉意顺着指骨爬上来。

“别用力,让它自己找重心。”

沈放的手覆在她手背上,轻轻带动。

泥坯逐渐成形,却歪斜得可爱,像要挣脱引力。

“失败吗?”

她问。

“不,是新的。”

他笑。

那一刻,她忽然明白:裂缝不是终点,而是重新造型的起点。

母亲返乡周日傍晚,母亲把腌菜整整齐齐码进冰箱,转身对林薇说:“我明天回去,你爸一个人我不放心。”

林薇愣住:“不再多住几天?”

母亲摆手,目光却软下来:“你说得对,先把自己活好。

但记住——”她指了指窗台那只缺耳瓷兔,“碎可以,别扎自己的手。”

林薇鼻尖一酸,点头。

母亲走后,公寓骤然安静。

她打开微信,给母亲发去一张图——拼瓷工作室里,那只歪斜却挺立的新瓷盏,釉面未干,闪着湿光。

配文:正在烧,等我出窑。

KPI 与窑温周一晨会,杜总监把招商率曲线投到大屏,箭头首指65%红线。

“林薇,你负责主力店引入,月底必须锁定三家,完不成——”话尾留下空白,却比实锤更响。

林薇望向窗外钱塘江,潮水滚滚,像窑火翻腾。

她在心里默默念:“瓷可以不完整,光照样进来;KPI 可以压人,裂缝也能透光。”

她低头,在笔记本上写下第一行字:“拼瓷计划启动——把65%的裂缝,拼成65%的光。”

尾声·出窑前夜月底最后一周,杭州进入梅雨季,空气湿得能拧出水。

林薇加班到凌晨,从写字楼出来,雨丝斜斜地飘。

沈放撑一把黑伞等在门口,伞骨上挂着一只小小纸袋——里面是她亲手重烧的瓷盏,釉面开片,裂纹被金线勾勒,像一张细密的网,兜住所有不安。

“出窑了。”

沈放笑,“温度降了,但光还在。”

林薇接过瓷盏,指尖传来微温,像心跳隔着一层胎骨在共振。

她抬头,远处天际线泛起鱼肚白,雨幕背后,晨光正一寸寸爬上瓷面。

裂缝未消失,却被光重新焊接。

她深吸一口气,对沈放,也对自己轻声说:“走吧,去交KPI——交不出完美的圆,就交一个会发光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