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阅!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商海西游:真经计划

第3章 团队人脉网的缺口

发表时间: 2025-10-28
五金城门口的风裹着金属碎屑的冷意,孙闯攥着手机快步走到街边,语气里带着少见的郑重:“李哥,我知道朱总刚从国企出来,手头肯定不缺机会,但这次的项目不一样——是真能帮中小微企业做事的,也能让他手里的资源活起来。”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传来模糊的笑声:“你小子,还是这么会说话。

朱富上周还跟我念叨,说没找到合心意的事做,嫌那些老板要么太急功近利,要么没真东西。

这样,我今晚组个局,你们过来聊聊,成不成看你们自己的本事。”

挂了电话,孙闯转身冲唐远扬了扬手机:“成了!

朱富,原市经信局下属服务中心的副主任,后来调去国企做供应链管理,手里攥着政府审批通道、园区合作资源,还有大半条供应链的关系。

之前我帮他跑过两次企业调研,这人脑子活,就是太精——做什么都先算投入产出比,想让他点头,得让他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唐远立刻拿出笔记本:“他之前负责的供应链领域,正好和我们的数字化系统能衔接。

如果能把他的资源导入,我们不仅能拿到政策背书,还能帮客户解决供应链协同的问题,相当于给产品加了个‘双保险’。”

当晚的饭局定在一家私房菜馆,包厢里暖气很足,朱富穿着深色羊绒衫,手指上戴着块低调的机械表,正对着手机屏幕快速回复消息。

看到孙闯和唐远进来,他抬了抬眼,起身握手时力道适中,既不显得疏远,也没有过分热络。

“孙闯说你有个‘真经计划’?”

刚坐下,朱富就首接切入正题,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着,“先说好,我不做‘画饼’的生意,你得给我看三样东西:市场需求的数据、盈利的清晰路径,还有我能拿到的具体收益——别跟我谈情怀,情怀不能当饭吃。”

唐远早有准备,从包里拿出两份文件推过去:一份是他在海外做的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调研数据,红色标注的“62%企业有转型需求但找不到合适服务”格外醒目;另一份是测算表,详细列出了不同规模客户的付费能力、服务成本,以及引入政府资源后能拿到的补贴分成比例。

“朱总,我们的系统不仅能帮企业管内部数据,还能接入您之前对接的供应链平台。”

唐远指着测算表上的“协同收益”栏,“比如一家五金店用我们的系统,不仅能管好库存,还能通过您的渠道首接对接上游供应商,拿到更优惠的采购价——您从中能拿到供应链撮合的服务费,同时政府对‘数字化+供应链’的项目有补贴,我们三方分成,风险共担,收益也共享。”

朱富翻文件的手指顿了顿,抬头看向唐远:“你这数据来源可靠吗?

我之前在国企做过类似调研,有些机构为了拿项目,会刻意夸大需求。

还有,政府补贴的审批流程你了解吗?

不是说申请就能下来的。”

“数据是我联合海外两所高校做的,样本覆盖了全国12个城市的2000家企业,误差率控制在5%以内。”

唐远打开手机里的数据库后台,“您要是不信,随时可以抽查样本企业的联系方式,我们可以一起去做回访。

至于补贴流程,我专门研究过近三年的政策,您之前负责的‘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还在有效期内,我们只需要补充项目实施方案,以您之前的资源,审批周期能缩短到两个月。”

孙闯在一旁帮腔:“朱总,您就信唐远一次!

他这人虽然理想主义,但不吹牛——上次我们去鑫源商贸,他当场给张总算成本账,把张总说得心服口服,现在张总己经在试用我们的系统了。”

朱富没说话,拿起笔在测算表上圈了几个数字,又算了算:“假设第一个季度能签下30家客户,平均每家年付费8万,供应链服务费按3%算,补贴按15%算,我能拿到的收益大概是……28万?”

“这只是保守估计。”

唐远补充道,“如果能接入您手里的园区资源,批量推广,客户数量至少能翻一倍。

而且随着客户增多,我们还能开发增值服务,比如数据风控、融资对接,到时候收益会更高。”

朱富放下笔,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眼神里的犹豫渐渐褪去:“我可以先跟你们签个‘试用合作协议’——我帮你们对接3个园区,争取第一笔补贴,你们负责拿出2个成功案例。

如果三个月内案例能落地,客户满意度达到90%,我就正式加入,否则,我们好聚好散。”

唐远立刻点头:“没问题!

我们明天就成立专项小组,配合您对接园区,争取下周就能启动第一个案例。”

走出私房菜馆时,夜风吹得人清醒,孙闯拍了拍唐远的肩膀:“行啊,你这数据和测算,把老朱那只‘铁公鸡’都说动了。

不过你可得记住,老朱是现实主义者,要是案例做砸了,他肯定扭头就走,不会给我们第二次机会。”

唐远看着手机里刚建的“园区对接群”,手指快速输入消息:“所以我们必须把第一个案例做扎实——不仅要让客户满意,还要让朱总看到,跟着我们干,比他自己单打独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