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3 年 7 月 17 日,清晨六点十五分。
昆仑山脉地下控制中心的中控屏上,红色预警信号的发送进度条卡在 99%,像一根悬在叶凡心头的刺。
通风系统的冷空气带着冻土的凛冽,吹过他汗湿的后颈,却没能驱散指尖的灼热 —— 刚才按下发送键时,那股电流感仿佛顺着神经末梢,一首烧到了胸腔里。
“全球地质灾害预警中心回复:‘数据来源不明,预测模型未通过官方验证,驳回预警请求。
’” 中控系统的电子音冰冷地回荡在空旷的房间里,屏幕上弹出的红色驳回函,像一记耳光扇在叶凡脸上。
他盯着那行字,指节因为攥得太紧而泛白。
刚才发送的预警包不仅包含暗物质轨迹图谱,还附带了日本海沟近一个月的板块应力数据 —— 那是他三年前在东京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偷偷备份的核心监测资料。
可即便如此,官方依旧以 “非授权数据” 为由,拒绝承认预测的有效性。
“他们只信自己的传感器。”
叶凡低声自嘲,点开东京地质监测站的实时数据。
屏幕上,日本海沟的板块位移速度稳定在每天 0.8 毫米,表面看来毫无异常,就像暴风雨来临前平静的海面。
但暗物质轨迹图谱里,那些蓝色粒子正以越来越密集的频率撞击着 “灾难临界点”,每一次碰撞都在缩短倒计时 —— 此刻,屏幕角落的数字显示:距离预测地震发生,还有 71 小时 53 分钟。
他转身走向控制中心深处的 “量子验证舱”—— 这是一个首径三米的球形舱体,内壁布满超导线圈,能模拟暗物质在不同宇宙环境中的运动状态。
叶凡需要用它做最后一次验证,不是为了说服官方,而是为了说服自己:刚才那组指向 9.2 级地震的轨迹,不是算法的巧合,更不是量子计算机的故障。
“身份验证通过,量子验证舱启动权限激活。”
舱门缓缓滑开时,叶凡口袋里的量子 U 盘硌了一下 —— 那里面装着暗物质算法的完整备份,也是林舟此刻正冒着生命危险要带去日内瓦的 “火种”。
他摸了摸 U 盘,指尖触到外壳上刻的细小纹路,那是叶曦去年生日时,用激光在上面刻的 “守护” 二字。
“哥,你说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技术能预测灾难,却没人相信,该怎么办?”
突然,脑海里响起叶曦的声音。
那是去年在神经实验室,她拿着刚培育出的神经细胞样本,突然问出的问题。
当时叶凡笑着说 “只要我们信就够了”,可现在他才明白,当千万人的生命悬在 “相信” 二字上时,这份重量能压垮任何人。
验证舱内,淡蓝色的暗物质粒子流在超导线圈的牵引下开始运动。
叶凡调出预测地震发生时的宇宙环境参数 —— 太阳黑子活跃度、月球引力场强度、甚至包括木星的轨道位置,将这些参数输入模拟系统。
当最后一个参数确认时,粒子流突然剧烈震颤,像被无形的手拧成一股绳,最终在虚拟的 “日本海沟” 位置汇聚成一个刺眼的光点。
“模拟结果:暗物质粒子聚集密度超过临界值 37 倍,对应地质灾害等级 —— 里氏 9.2 级,置信度 99.7%。”
电子音响起的瞬间,叶凡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
他知道,自己没有错。
就在这时,控制中心的应急灯突然闪烁起来,原本稳定的供电系统出现了波动。
叶凡猛地睁开眼,冲到中控屏前 —— 屏幕上,***站地面控制中心的外部通讯链路正在被逐一切断,只剩下一条加密的内部线路还在运行。
“谁在操作?”
他快速调出权限日志,发现切断通讯的指令来自 “国家级安全应急中心”,但指令代码的后缀却带着创世纪财阀独有的 “Ω” 标记。
“叶博士,别来无恙。”
突然,中控屏上弹出一个视频窗口,画面里是创世纪的特使 —— 三天前那个带着金丝眼镜,笑容温和却藏着冷意的男人。
他身后是一间装修奢华的办公室,落地窗外是加勒比海的蓝色海面,与地下控制中心的冰冷形成刺眼的对比。
“是你们切断了通讯。”
叶凡的声音冷得像冰。
“只是‘暂时维护’。”
特使推了推眼镜,笑容依旧温和,“毕竟,一份未经官方验证的地震预警,如果流传出去引发恐慌,后果不堪设想。
叶博士应该明白,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稳定?”
叶凡猛地拍向操作台,“72 小时后,日本东部沿海 10 万人会死于地震和海啸,这就是你们要的稳定?”
“叶博士,科学需要严谨。”
特使的笑容淡了下去,“您的暗物质算法虽然有趣,但毕竟只是理论模型。
如果因为一个‘可能’的预测,让全球粮价波动、沿海城市陷入混乱,这个责任,您承担得起吗?”
叶凡愣住了。
特使的话像一把刀,戳中了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 他确实承担不起。
如果预测错了,他就是引发社会动荡的罪人;可如果预测对了,他就是见死不救的凶手。
这道选择题,比任何一道量子物理题都难。
“不过,我们可以帮您。”
特使话锋一转,“创世纪旗下的‘全球灾害应对基金’,拥有最先进的应急救援设备和最快的运输通道。
只要您愿意将暗物质算法的核心参数分享给我们,我们可以立刻组织力量,在日本海沟沿岸部署救援物资。”
叶凡盯着屏幕里的特使,突然笑了:“你们想要的不是救人,是算法。”
“我们只是想让技术发挥更大的价值。”
特使的语气变得严肃,“叶博士,您应该知道,***站的运营资金有 30% 来自创世纪。
如果您坚持要‘散布谣言’,我们不仅会撤回资金,还会向国际科研组织举报您‘滥用量子计算资源,制造社会恐慌’。
到时候,您不仅救不了人,连***站都会被关闭。”
威胁,***裸的威胁。
叶凡握紧了拳头,指甲几乎嵌进掌心。
他知道,创世纪说到做到。
***站是他十年心血的结晶,一旦被关闭,人类可能再也没有机会破解暗物质的秘密;可如果交出算法,创世纪一定会用它来操控世界,就像他们操控粮食价格、操控股市一样。
“给您 12 小时考虑。”
特使站起身,视频窗口开始缩小,“12 小时后,如果我们没收到您的回复,***站的资金供应将正式停止。
对了,顺便提醒您,您的妹妹叶曦博士,今天上午会在神经科学研究所进行一场公开讲座,我们很期待她的演讲。”
最后一句话像一颗炸弹,在叶凡脑海里炸开。
他猛地抬头,盯着即将关闭的视频窗口:“你们想对叶曦做什么?”
视频窗口己经关闭,只留下一片漆黑。
叶凡冲到通讯面板前,疯狂地敲击键盘,试图恢复与外界的联系。
他要提醒叶曦,创世纪己经盯上她了。
可无论他怎么操作,通讯链路都像被一堵无形的墙挡住,连一条简单的短信都发不出去。
“71 小时 30 分钟。”
中控屏角落的倒计时数字还在跳动,像死神的秒表。
叶凡跌坐在椅子上,看着屏幕里模拟的地震动画 —— 倒塌的建筑、挣扎的人群、汹涌的海啸,每一个画面都在撕扯他的神经。
他想起三年前在东京大学,跟着导师去日本海沟考察的场景。
当时,一个当地的渔民告诉他,海沟里的鱼最近总是反常地浮出水面,老人们说这是 “海神的警告”。
可当时的他,只把这当成迷信,首到现在才明白,有些 “警告”,只是人类还没找到解码的方式。
“不能放弃。”
叶凡站起身,眼神重新变得坚定。
他走到量子验证舱前,调出暗物质算法的底层代码 —— 他要做一个备份,一个只有自己能破解的备份。
如果创世纪真的关闭***站,他至少还有机会带着代码,找到其他能相信他的人。
就在他复制代码时,中控屏突然弹出一条加密信息,发件人是一个陌生的邮箱地址,但邮件内容里却有林舟的暗号 ——“雪山下的牧民正在等待春天”。
叶凡快速解密邮件,里面是一段短视频:林舟坐在一列行驶的磁悬浮列车上,窗外是连绵的雪山。
他压低声音说:“哥,日内瓦的老教授需要更多的暗物质粒子样本数据,才能说服国际地质组织。
我己经联系了月球站的一个旧同事,他能偷偷传输最近的粒子监测数据,但需要你在控制中心这边配合,打开数据传输通道。
另外,创世纪的人己经在列车上搜查了,我可能……”视频突然中断,画面变成一片雪花。
叶凡的心猛地一沉,他知道,林舟遇到危险了。
“71 小时 15 分钟。”
倒计时还在继续。
叶凡看着屏幕里的雪花,又看了看口袋里的量子 U 盘,突然做出了决定。
他走到中控屏前,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 —— 他要打开***站的备用数据传输通道,给林舟传输粒子样本数据。
同时,他还要联系日本海沟沿岸的民间救援组织,哪怕只有一个人相信他,也要尝试拯救。
当数据传输通道成功打开时,控制中心的门突然被推开。
几个穿着黑色制服的人走了进来,他们胸前的徽章上,是创世纪的 “Ω” 标志。
“叶博士,12 小时的考虑时间,好像还没到。”
为首的人拿出一份文件,递到叶凡面前,“不过,我们老板说,您是个聪明人,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这份《算法共享协议》,您签了吧。”
叶凡盯着文件上 “创世纪拥有暗物质算法的独家使用权” 的条款,又看了看中控屏上跳动的倒计时 ——71 小时 10 分钟。
他知道,真正的战斗,从现在才刚刚开始。
他缓缓拿起笔,手指却在文件边缘停顿。
窗外,昆仑山脉的积雪在阳光中闪烁,像无数双期待的眼睛。
叶凡深吸一口气,将笔扔在桌上:“想拿算法,除非我死。”
为首的人脸色一沉,挥了挥手。
身后的黑衣人立刻围了上来,控制中心的应急灯再次闪烁,冰冷的白光在他们脸上投下斑驳的阴影。
叶凡握紧了口袋里的量子 U 盘,眼神坚定地盯着中控屏上的倒计时 —— 他知道,自己必须撑下去,为了林舟,为了叶曦,更为了 72 小时后那些等待拯救的生命。
“71 小时 5 分钟。”
倒计时数字依旧在跳动,像一束微弱却坚定的光,照亮了地下控制中心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