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猛地一黑,随即是刺目的亮。
耳边嗡嗡的议论声像是被瞬间掐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闷的、带着回响的寂静。
我眨了眨眼,模糊的视线逐渐清晰。
金碧辉煌的宫殿,盘龙柱狰狞地矗立,身着各色华丽官袍的人分列两侧,目光齐刷刷地钉在我身上,惊疑、审视、不屑。
正前方,那高踞龙椅之上,身着明黄龙袍,不怒自威的身影……朱棣?!
我脑子里“嗡”的一声,差点腿一软。
我不是在图书馆学电机吗?
感应磁动势,旋转磁场……那些乱七八糟的公式还在眼前打转,怎么……“陛下问话,还不速速回禀!”
旁边一个尖细的嗓音带着催促,把我从混乱中惊醒。
我张了张嘴,喉咙干得发紧。
穿越?
真的穿越了?
还是永乐年间!
我一个河北师大普普通通的大二学生,电机学学得磕磕绊绊,刚勉强弄懂交流电机基本原理,跑这儿来干嘛?
“草…草民……”声音艰涩,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颤抖。
不行,不能慌。
电光石火间,一个念头窜了出来——电机!
我唯一比这个时代的人多知道几百年的东西!
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我朝着那龙椅方向躬身:“陛下,草民…草民或有一法,可引九天之雷,化为地上神火,驱暗夜如白昼。”
话音刚落,满殿哗然。
“狂悖!”
“妖言惑众!”
朱棣抬手,止住了喧哗,那双锐利的眼睛在我身上扫视,带着帝王特有的审视与怀疑。
“九天之雷?
地上神火?
你可知道,欺君是何罪?”
“草民愿当场演示,若不成,甘受任何处置!”
我豁出去了。
幸好,交流电机的基本原理并不复杂,核心就是磁生电,电生磁。
永磁体……宫里应该不缺,铜线……想办法找细一点的铜丝绕成线圈,铁芯……对,找个铁匠按我说的打造一个能转动的转子!
绝缘?
暂时用丝绸或者漆试试……接下来的几天,我在一群太监和工匠将信将疑的目光中,开始了我的“手搓”电机工程。
解释原理没人听得懂,只能连比划带猜。
当那用最原始材料拼凑出来的、粗糙不堪的模型——几块强磁铁固定成定子,缠绕着铜线的铁质转子,简陋的集电环——终于在我亲手摇动(暂时找不到蒸汽机,只能人力)下,连接到一个小灯珠(幸好我钥匙串上有个LED迷你手电,拆了!
)并猛地发出一阵虽微弱却确实存在的亮光时,周围死一般的寂静。
然后,“噗嗤”,那灯珠稳定地亮了起来,散发着在这个时代堪称奇迹的光芒。
第一个看见的太监首接瘫软在地,面无人色。
消息传到朱棣那里,他亲自来看。
当那不属于烛火、不属于油灯的光亮在白天也清晰可见地持续燃烧时,我清楚地看到,这位永乐大帝的瞳孔骤然收缩,脸上第一次露出了近乎失态的震惊。
“此…此乃何物?”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回陛下,此物名为‘电机’,可源源不断产生电力,此光名为‘电灯’。”
我强压着狂跳的心脏回答。
“源源不断……”朱棣低声重复了一遍,再看我的眼神,己经彻底变了。
演示的成功,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
朱棣展现了惊人的魄力,倾举国之力支持。
资源、工匠、人力,源源不断地调集到我手下。
我成了“电枢真人”(这封号让我嘴角抽搐),开始真正规划大明的“电网”。
原理我知道,但实现起来步步维艰。
大型水轮机驱动发电机(材料学和流体力学差点逼死我),更高效率的绕组方式,原始的变压器(基于电磁感应定律,电压变换勉强实现),架设电线(铜的消耗让户部尚书脸绿了好几次),制造更稳定、更亮的电灯(抽真空技术是个坎)……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爆炸后,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发电厂”终于在京城外建成。
选了一个夜晚,进行通电仪式。
朱棣携文武百官,登临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