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靠近雾隐村,空气里的竹香就越浓。
林夏走在蜿蜒的山道上,看见雾气从竹林缝隙里涌出来,不是寻常的白雾,而是带着淡青色的,像被染过的丝绸。
少年忽然拉住她的手腕,月白长袍的袖口扫过竹枝,竟惊起一串细碎的光点。
“别碰这片竹子。”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它们会‘读心’,要是听见你心里的慌,就会把雾缠得更紧。”
话音刚落,旁边的竹干突然轻轻晃动,竹叶簌簌作响,像是有人在耳边低语。
林夏屏住呼吸,试着放空思绪,果然,那低语声渐渐淡了下去。
穿过竹林边缘时,她终于看见雾隐村的模样——几十座竹屋错落分布在山坳里,屋顶盖着厚厚的茅草,可所有屋子的门窗都关得严严实实,连一缕炊烟都没有。
“村里的人呢?”
林夏轻声问。
少年指向村子中央的那片竹林,那里的竹子比别处粗壮,竹节上还刻着奇怪的纹路:“都在竹林里。
这片‘回音竹’能留住人的念想,村里的老人们说,二十年前有个姑娘进竹林找迷路的弟弟,再也没出来,从那以后,只要有人想念她,竹子就会把雾聚起来,把人困在念想里。”
林夏跟着少年走进中央竹林,刚走几步,就听见了女孩的笑声。
她循声望去,看见个穿浅绿布裙的姑娘,正蹲在地上给一个小男孩编竹篮,男孩手里拿着颗红果子,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
可再定睛一看,那画面竟像水波一样晃了晃,瞬间消失了。
“是执念凝成的幻影。”
少年的声音里带着点叹息,“蚀影就藏在最粗的那根竹子里,它把姑娘的念想变成了困住全村人的网。”
林夏看向竹林深处,果然有根需要两人合抱的老竹,竹身上的纹路泛着灰黑色,像是生了锈。
她慢慢走过去,掌心的银梭开始发烫,星丝顺着指尖飘向竹身,刚碰到纹路,就听见竹子里传来微弱的啜泣声。
“我找不到弟弟了……”那声音很轻,却像针一样扎进林夏心里。
她想起小时候和弟弟去公园,不小心把他弄丢时的慌乱,那种怕再也见不到的恐惧,她比谁都懂。
林夏闭上眼睛,在心里默念:“我帮你找,你别害怕。”
话音刚落,星丝突然变得明亮,顺着竹节上的纹路爬满整根竹子。
灰黑色的纹路一点点褪去,露出里面淡青色的竹身。
紧接着,竹林里的雾气开始散开,竹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传递消息。
不一会儿,竹屋的门窗陆续打开,村民们从屋里走出来,眼里带着迷茫,却又透着松了口气的温柔。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婆走到老竹前,轻轻抚摸着竹身:“阿月,找到你弟弟了,他现在在山外的镇上做竹匠,过得很好。”
林夏忽然看见老竹的竹节上,慢慢浮现出两个小小的身影——穿浅绿布裙的姑娘牵着小男孩的手,朝着老婆婆笑了笑,然后渐渐化作光点,融进了竹叶里。
头顶的界网也在这时发出耀眼的光,青色的雾顺着银线织成的网眼飘走,露出了背后湛蓝的天空。
少年发梢的星光己经亮得像小太阳,他从怀里掏出个小小的竹哨,递给林夏:“这是雾隐村的‘引路哨’,下次再遇到会说话的植物,吹它就行。”
林夏接过竹哨,哨身带着竹香,还刻着一朵小小的杜鹃。
她抬头看向少年,发现他正望着东边的方向,那里的天空泛着淡淡的橙红。
“下一个地方,”少年的眼里闪着光,“是海边的望潮镇,那里的界网,藏在会唱歌的贝壳里。”
林夏握紧竹哨和银梭,跟着少年往山下走。
风里的竹香混着远处的海风气息,她忽然觉得,每补好一张界网,就像把一颗星星放回了天空,而这些星星连起来,就是一条通往温暖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