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阅!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我的学霸对手是合约男友

第2章 各自的王牌

发表时间: 2025-11-10
辩论赛的余波在校园论坛上荡漾了几天,标题多是“冰山女神舌战天才学长”、“技术帝国遭遇滑铁卢”之类。

林知夏的名字第一次以如此醒目的方式与陆景珩并列出现。

但她无暇关注这些喧嚣,周六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补觉时,她已经坐在了图书馆靠窗的老位置,摊开了《高级计量经济学》和她的笔记本电脑。

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在她摊开的笔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那些字迹工整如印刷体,图表清晰,旁注详尽。

她指尖习惯性地转动着那支黑色水笔,目光专注地扫描着屏幕上的复杂公式。

辩论的胜利并未让她松懈,反而像一剂强心针,印证了她的思路与能力。

对她而言,那场胜利只是一个路标,证明她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而前方还有更重要的目标。

她的下一个猎物,是辅导员刚刚在群里发布的“启明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知。

国家级荣誉,高额奖金,以及顶尖投资机构的关注……每一条都精准地命中她的需求。

保研需要这样的硬通货,而更重要的是,那个奖金数额,足以让她在未来几年内,不用再为学费和生活费担忧,可以心无旁骛地投身于学术。

她迅速下载了赛事手册,重点圈出了“AI与金融科技”赛道。

与此同时,校园另一端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里,气氛则截然不同。

巨大的显示屏上流动着瀑布般的代码,两侧分屏显示着不断跳动的数据图谱。

陆景珩靠在人体工学椅上,手边放着一杯早已冷掉的咖啡。

他面前坐着两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是某知名风投机构的投资经理。

“……所以,景珩,你的‘洞察’模型,在历史数据回测上的表现无可挑剔。”

为首的张总推了推眼镜,“但我们更关心的是,它在真实市场环境下的抗风险能力,尤其是应对突发性、非逻辑性市场‘噪音’的能力。

你知道,黑天鹅事件才是盈亏的关键。”

陆景珩的眼神锐利,他熟练地敲击键盘,调出几个复杂的界面。

“这是我们新开发的动态适应性模块,采用强化学习算法,可以实时根据市场波动调整风险参数。

至于‘噪音’……”他顿了顿,脑海中极快地闪过辩论赛上那个清亮的声音和那句“咖啡豆产区的推特玩笑”,语气不变,“我们正在构建一个更庞大的多模态信息源数据库,整合新闻、社交媒体情绪分析,以提升模型的语境理解能力。”

他的演示逻辑严密,数据翔实,对未来技术路径的规划清晰得令人发指。

两位投资人交换了一个赞赏的眼神。

“很棒的构想。”

张总身体前倾,露出更感兴趣的神色,“不过,‘启明杯’创业大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注意到,这个赛道竞争会非常激烈。

你们团队的技术实力是顶尖的,但在商业模式的打磨,尤其是与金融实践的结合深度上,如果能有一个强大的、互补的合作伙伴,比如在经济学建模方面有专长的团队,将会是如虎添翼,也能极大增加你们在比赛中的胜算,以及我们后续投资的信心。”

陆景珩敲击键盘的手指几不可察地停顿了半秒。

合作伙伴?

他习惯于单枪匹马,或者说,他之前的领域里,很少有人能跟上他的思维速度。

图书馆里,林知夏正对着“启明杯”的报名要求凝神思考。

赛制明确鼓励跨学科团队,而“AI+金融”的赛题,注定需要一个强大的技术伙伴来实现她的构想。

她脑海中飞速掠过计算机学院几个有名的技术团队,但都被她一一否决。

要么技术不够前沿,要么风格不合。

她的思绪不受控制地回到了几天前的辩论台,那个穿着白T恤、言辞犀利如代码的身影。

陆景珩。

他的技术无疑是顶尖的,他对于AI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洞察,尽管她不同意其“取代论”的极端观点,但不得不承认其深度和前瞻性。

“如果他不是那么……傲慢的话。”

她低声自语,笔尖在纸上无意识地划拉着。

理性告诉她,陆景珩的团队可能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感性上,那次锋芒毕露的交锋,让她对与之合作的前景持保留态度。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屏幕亮起,是好友兼室友苏晓发来的微信链接,附带一连串惊叹号:”夏夏快看!

论坛热帖!

关于你和陆大神的!

“林知夏微微蹙眉,点开链接。

帖子标题是理性分析林知夏VS陆景珩:“启明杯”最佳拍档?。

发帖人从辩论赛的表现入手,详细罗列了林知夏在经济学、金融建模方面的深厚功底,以及陆景珩在AI算法、技术实现上的绝对优势,论证如果他们两人组队,将是冲击“启明杯”冠军的最强组合。

帖子分析得头头是道,下面跟帖踊跃,有看好戏的,有觉得是神仙联手的,也有质疑两人风格迥异无法合作的。

林知夏看着屏幕,心跳莫名漏了一拍。

这帖子……仿佛把她刚才脑海里盘旋的念头,***裸地公之于众了。

实验室里,送走了投资人的陆景珩,并没有立刻回到代码世界。

他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了几秒,然后重新坐直,打开了笔记本电脑。

他没有继续工作,而是鬼使神差地登录了那个他几乎从不涉足的校园论坛。

那个关于“最佳拍档”的热帖,赫然出现在首页顶端。

他点了进去,目光沉静地快速浏览着楼主发布的内容和下面的评论。

当看到林知夏在辩论赛中精准指出他模型缺陷的那段被反复引用时,他深邃的眼眸里没有不悦,反而掠过一丝极淡的、类似于“果然如此”的神色。

他关掉帖子,修长的手指在触控板上滑动,调出了“启明杯”的官方页面。

他的目光在“AI与金融科技”赛道上停留许久,又切换到经济学院的官网,找到了林知夏公开的课程作业和一篇发表在校刊上的、关于行为金融学的小论文。

他快速地阅读着,眼神越来越专注。

半晌,他拿起手机,指尖在一个从未拨出过的号码上空悬停了几秒——那是他为了方便后续可能的“业务”往来,而从学生会那里弄到的林知夏的电话。

最终,他没有按下拨号键,而是退出通讯录,打开了一个纯黑色的笔记软件,在空白的页面上,敲下了第一个标题:“合作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