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融融,柳絮轻扬。
泉南镇的主街上人声鼎沸,充满了生机。
这是苏碗两年来第一次正式上街,婉娘特意给她穿了件藕荷色的细棉布襦裙,戴了顶浅青色的帷帽,帽檐垂下的薄纱恰到好处地遮住了她过于灵动的眉眼。
"碗儿抓紧娘的手,莫要走散了。
"婉娘轻声嘱咐,牵着她融入熙攘的人流。
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两侧店铺鳞次栉比。
苏碗透过轻纱,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鲜活的世界。
卖竹编的老汉坐在店门前,手指翻飞间,细长的竹篾仿佛被注入了生命,渐渐成型为精巧的提篮;铁匠铺里炉火正旺,赤膊的汉子抡着铁锤,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中,火星西溅,一件农具初具雏形;点心铺子门前排着队,刚出炉的桂花糕散发着甜腻的香气,金黄的色泽诱人无比。
"娘,香香。
"苏碗忍不住停下脚步,小手隔着帷帽指向那诱人的糕点。
婉娘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黯然,随即蹲下身,柔声哄道:"碗儿乖,那点心太甜,吃多了对牙不好。
娘回家给你蒸糖糕,放好多你喜欢的蜂蜜,好不好?
"苏碗懂事地点点头,小手却仍不由自主地攥紧了母亲的衣角。
她懂事地跟着母亲继续往前走,目光却被旁边一个简陋的茶摊吸引。
那茶摊支着个破旧的草棚,几张歪歪扭扭的桌椅旁,坐着几个敞着怀的挑夫,正端着粗陶碗牛饮。
摊主是个满脸褶子的老丈,正用一个硕大的陶壶冲泡着茶水。
一股难以形容的、混杂着糊味、涩气,甚至隐约带着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让苏碗忍不住皱起了小鼻子。
"娘,"她扯了扯婉娘的衣袖,小手指着茶摊,"水,臭臭。
"婉娘连忙轻轻捂住她的小嘴,低声道:"碗儿莫要胡说。
"随即对那闻声望来的茶摊老丈歉然一笑,"陈老丈,小孩子不懂事,您莫怪。
"那陈老丈倒不以为意,反而呵呵一笑,露出稀疏的牙齿:"小娃娃鼻子灵。
俺这粗茶,就是这般味道。
一文钱管饱,出力气的爷们儿就图个解渴,比不得那些精细物事。
"待走远了些,婉娘才轻声解释:"那是陈老丈的茶摊,用的都是最次的茶末,还有些茶叶梗子。
咱们这样的人家,平日里也是喝这个的。
好茶金贵,不是咱们能常喝的。
"苏碗"哦"了一声,帷帽下的小脸却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她悄悄回头,又望了那茶摊一眼。
只见陈老丈正费力地提起那个大陶壶,给一个挑夫添水,浑浊的茶汤倒入碗中,溅出几滴在斑驳的桌面上。
"陈爷爷,一个人?
"她忽然小声问道。
婉娘有些诧异女儿会问这个,但还是耐心回答:"陈老丈的儿子早年去南边跑船,再没回来。
老伴去得也早,就靠着这茶摊过活。
前些年生意还好,如今码头那边新开了茶棚,他这儿的客人就越发少了。
"这时,她们经过一个卖陶器的小摊,各式各样的瓶瓶罐罐摆了一地。
苏碗的目光在一个个陶壶上扫过,又回头看了看陈老丈那个积着厚厚茶垢的大壶。
"娘,壶壶,黑黑。
"她指着其中一个新陶壶说。
"用的年头久了,自然就黑了。
"婉娘以为女儿只是对陶器感兴趣,"等娘买了布,给你买个小的玩。
"苏碗却摇摇头,帷帽下的眼睛亮晶晶的。
她不再说话,任由母亲牵着往前走,心里却己活络开来。
最次的茶末,积垢的茶壶,寥寥的客人...这些都像是一块块拼图,在她的小脑袋里慢慢组合。
若能改善茶汤的味道,哪怕只是一点点,会不会就能帮到那个孤苦的陈老丈?
这个念头一旦生出,便在她心里扎了根。
到了布庄,婉娘仔细地挑选着粗布,与老板娘讨价还价。
苏碗安静地站在一旁,目光却不时飘向门外。
街对面正好也有一家茶铺,门面整洁,客人络绎不绝。
她注意到,那家用的茶壶明显小巧精致许多,跑堂的伙计提着壶穿梭其间,不时为客人续水。
"娘,那家,亮亮。
"她小声说。
婉娘顺着她的目光看去,轻叹一声:"那是张记茶铺,用的是中等茶叶,价钱也贵些,去的多是些小商户和读书人。
"买完布,日头己经偏西。
回程再经过陈老丈的茶摊时,摊上只剩下一个客人。
陈老丈正佝偻着背,用一块看不出颜色的布擦拭着桌子。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显得格外孤寂。
苏碗默默地看着,小手在衣袖里悄悄握紧。
那个关于茶摊的念头,越发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