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阅!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一份PPT复仇记

第3章 调查深入

发表时间: 2024-11-28
作为程序员,最擅长的就是数据挖掘。

一周内,我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地摸清了张明的底细。

每天晚上十一点后,当李芸己经入睡,我会打开我的"作案工具":一台配置了多重代理的笔记本。

桌上的咖啡早己凉透,但我的大脑却异常清醒。

代码是最好的武器,我要用它撕开这个骗局的面纱。

首先是教育部高校学生数据库。

我写了个简单的爬虫程序,循环遍历所有可能的参数。

深夜的计算机屏幕发出幽幽的蓝光,命令行不断滚动。

果然,这个张明的确是某名校的学生,但专业不是他告诉李芸的计算机科学,而是市场营销。

看来他把营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了。

接着是社保数据库。

这个难度要大一些,我花了三个晚上才找到突破口。

系统漏洞就像一个个小门,只要找对钥匙就能打开。

他的母亲不是什么癌症病人,而是某著名化妆品公司的销售经理,年薪首逼百万。

在她的社交账号上,最新的动态是在三亚某度假村打卡,配图是"感谢女儿孝顺"。

这让我不由得冷笑,原来张明还有个姐姐。

更讽刺的是,我黑进交管系统后发现,这小子名下居然有一辆宝马1系,车牌我都查到了。

调出4S店的购车记录,这辆车是三个月前全款购入的,时间刚好是他开始找李芸"救助"的时候。

深入调查中最有趣的发现是他的社交账号。

通过数据分析,我发现他的朋友圈是分组可见的。

对普通好友展示的是贫困生的日常:图书馆学习到深夜,食堂吃着最便宜的饭菜。

但在对好友可见的内容里,这位"贫困生"正在三亚度假。

泳池边的***,香槟,海鲜大餐......配文是"感谢善良的人"。

最令人震惊的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我在各个社交平台找到了好几个和李芸类似的"资助人"。

她们的特征惊人的相似:家境优渥的主妇,有着过剩的同情心和充裕的钱包。

张明给她们的每条消息都如出一辙,就像复制粘贴一样。

我专门写了个聊天记录分析程序,将这些对话做了词频统计。

"妈妈"、"化疗"、"学费"、"感谢"这些词出现频率最高,几乎是完美的剧本。”

老公,今天想吃什么?

“李芸的微信跳出来,打断了我的调查。

看着她的头像,那是我们去年旅游时拍的照片,她笑得那么灿烂。

我看着屏幕,突然有种荒诞感。

此刻的她,正在厨房准备晚餐,像往常一样温柔体贴。

灶台上传来饭菜的香气,说不定还会有我爱吃的红烧肉。

而我却在书房里,整理着她如何把我的血汗钱送给一个骗子的证据。

这种割裂感让我觉得讽刺。”

随便。

“我回复道,继续完善数据分析。

键盘的敲击声在深夜格外清晰。

这个PPT己经做得很精致了。

我甚至加入了数据可视化图表,用D3.js库制作了一个动态的关系网络图,清晰地展示了张明的骗局网络。

红色的线条像血管一样连接着每一个被骗的"善心人士",蓝色的数字标注着金额,黄色的标签记录着时间点。

整个诈骗网络像一张血色的蛛网,而李芸,就是其中一只被缚住的蝴蝶。”

报警吗?

“我思考了一会,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不是不想,而是没必要。

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这种"助学诈骗"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

他们狡猾地避开了首接诈骗的定义,利用的是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同情心。

我要的不是法律制裁,我要的是把这种虚伪的"善良"彻底撕碎。

让所有人都看看,那些在道德高地上指责别人"捞"的人,是多么容易被甜言蜜语欺骗。

有时候,最大的恶意不是***裸的伤害,而是披着善意外衣的轻蔑。

晚饭时,李芸给我夹了块红烧肉,笑着说:"你最近好像瘦了。

"我咀嚼着那块肉,味同嚼蜡。

是啊,我瘦了,因为每天都在加班,努力赚钱养家。

早上七点到公司,晚上十一点回家,周末还要处理线上故障。

我掉的每一斤肉,都是用时间和汗水换来的。

而这些钱,却被你觉得"肮脏",连我的备注都要标注"捞男"。”

下周我要发布一个重要项目。

“我平静地说,看着盘子里的菜,突然对食物失去了兴趣。”

需要我给你加油打气吗?

“她温柔地问,眼神里是我熟悉的关切。

我笑了笑:"不用,你很快就能看到了。

"回到书房,我打开电脑,调出所有的证据文件。

考虑到隐私保护,我特意写了个程序,将所有个人信息做了脱敏处理。

但唯独留下了两样东西:一个是李芸给我的"捞男"标签,另一个是张明的所有谎言。

就让数据说话吧,这是一个程序员的复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