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阅!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云直上九千里

第3章 第一份简报

发表时间: 2025-11-10
日子像盘水镇政府楼道里那盏总是不太明亮的日光灯,平静而略显昏黄地一天天流过。

郁刊逐渐熟悉了办公室的日常节奏。

他每天提前二十分钟到,先把办公室的地拖一遍,再用湿抹布擦干净每个人的办公桌,最后给王主任那个印着“为人民服务”的搪瓷缸子泡上浓茶,茶叶是从王主任抽屉里那个铁皮罐子取的,放多少,他偷偷观察了好几次才把握准分量。

这些事做完,正好赶上上班号响。

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看文件,那本《基本情况汇编》己经快被他翻烂了,二十三个村的名字、人口、主要产业他能背出个大概。

除此之外,就是阅读近一两年的各种通知、报告和总结。

王大海偶尔会递给他一份文件,言简意赅地吩咐:“复印三份,存档。”

“送到二楼李副书记办公室,看着他签收。”

这些工作简单、重复,甚至有些枯燥,但郁刊做得很认真。

复印文件他会检查有没有漏页,送文件他会记住接收人的反应,是随手一放,还是简单翻阅一下。

他像个无声的影子,在办公室里移动,观察,学习。

他注意到王大海处理文件有固定的流程,不同类型的文件用不同颜色的文件夹分类,批阅时用的红蓝铅笔,红色标注重点和疑问,蓝色表示同意和己阅。

他也注意到林峰副镇长总是很忙,电话多,下乡多,说话语速快,办事追求效率,有时候会因为一些手续问题跟王大海有些小的争执,但最后通常都以林峰的妥协告终。

而老周,依旧是老样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喝茶、看报,或者望着窗外发呆,只有当王大海或者林峰明确叫他处理一些极其琐碎、比如登记办公用品消耗之类的事情时,他才会慢吞吞地动一下。

这天上午,郁刊正在看一份县里下发的关于秋季农业生产的工作提示,王大海的声音打断了他。

“小郁。”

郁刊立刻抬起头:“主任,您吩咐。”

王大海手里拿着一份材料,走到他桌前。

“这份是县里刚发下来的通知,关于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初步调研的。

要求各乡镇先做个基础情况摸底,写个简单的简报,下周报上去。”

他把材料放在郁刊桌上,“这个简报,你来试着写一下。”

郁刊心里猛地一跳,来了!

这是他来到盘水镇后,接到的第一份带有实质内容的工作任务。

他感到一阵兴奋,又夹杂着紧张,赶紧双手接过那份通知,快速地浏览起来。

通知要求并不复杂,主要是摸清各行政村在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厕所改造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困难。

“主任,这简报要写成什么格式?

有字数要求吗?”

郁刊谨慎地问道。

“没什么固定格式,把事情说清楚就行。

重点是把我们镇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存在的共性问题归纳出来,字数控制在两三页纸以内。”

王大海语气平淡,“数据可以去农业服务中心找老吴要,他们那里有各村报上来的一些基础台账。

不清楚的,也可以问问老周,他分管过这块,熟悉情况。”

王大海说完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郁刊捏着那份通知,感觉薄薄的几页纸有些沉甸甸的。

他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这是个机会,一定要做好。

他先没有急着动笔,而是又把县里的通知反复看了几遍,准确把握住调研的重点和要求。

然后,他拿起笔记本和笔,先去了二楼农业服务中心。

农业服务中心办公室里烟雾缭绕,一个穿着旧军装、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正趴在桌上写着什么,旁边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

这就是老吴。

郁刊说明来意,老吴头也没抬,用夹着烟的手指了指墙角的一个文件柜。

“各村的环境卫生台账,都在那个绿色的盒子里,自己找,别弄乱了。”

语气有些不耐烦。

郁刊道了谢,走到文件柜前,果然找到一个标着“各村环境卫生”字样的绿色塑料文件盒。

打开一看,里面杂乱地塞着各种表格,纸张大小不一,有的甚至是用铅笔填写的,字迹潦草。

他只好把盒子抱到旁边的空桌子上,一份一份地翻找、整理。

灰尘很大,还带着一股霉味。

他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才把二十三个村的情况大致梳理出来,在本子上记下了关键数据,比如垃圾集中堆放点的数量、是否有简易污水处理设施、卫生厕所的普及率大概是多少等等。

数据很不完整,而且明显能看出有些村的数据是随便填的,根本对不上。

抱着笔记本回到办公室,他看到老周正端着茶杯站在窗前,看着外面。

郁刊想起王主任的话,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

“周叔,打扰您一下。

王主任让我写个农村人居环境的简报,我想跟您请教一下,咱们镇这方面,您觉得最主要的问题有哪些?”

郁刊态度很恭敬。

老周慢悠悠地转过身,喝了一口茶,咂咂嘴。

“问题?

什么问题都没有。”

他看着郁刊疑惑的表情,笑了笑,“垃圾哪里没有?

农村不都那样。

污水不就是往河里排?

老祖宗都这么过来的。

厕所?

有个坑就不错了。”

他顿了顿,补充道,“你就把各村的数字往上凑一凑,差不多就行了。

这种简报,县里也就是走个过场,没人当真。”

郁刊愣住了,他没想到老周会给出这样的“指导”。

“可是……县里通知要求要反映实际问题……实际问题?”

老周打断他,嘴角带着一丝嘲讽,“实际问题就是没钱。

镇上没钱,村里更没钱。

没钱,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你写上去有什么用?

除了给领导添堵,显得我们工作没做好,还能有什么效果?”

他拍了拍郁刊的肩膀,“小郁啊,听我一句,这种活儿,应付过去就行了,别太认真。”

老周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了郁刊刚刚燃起的热情上。

他默默地回到座位,心里很矛盾。

老周说的,似乎是实话,是一种他尚未完全理解的“现实”。

可是,如果都这样“应付”,那工作还有什么意义?

王主任让他写这个简报,难道也只是为了“应付”吗?

他坐在那里,看着笔记本上记录的那些零散甚至矛盾的数据,一时不知该如何下笔。

照老周说的,把数字美化一下,写几句不痛不痒的套话,交上去肯定能过关。

但是,他内心有一种不甘心。

他想起自己看过的那些文件里,经常提到“摸清底数”、“找准问题”,如果底数本身就是假的,问题都被掩盖了,那后续的任何决策岂不是都建立在沙滩上?

他偷偷看了一眼王大海。

王主任正专注地看着一份文件,眉头微蹙,用红笔在某个地方画了一个重重的记号。

那严肃认真的样子,不像是一个只喜欢“应付”的人。

郁刊咬了咬牙,做出了决定。

他决定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写。

就算可能不符合某些“潜规则”,就算可能显得幼稚,他也要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出来。

他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Word文档。

他没有先写成绩,而是首接列出了他从那些杂乱台账中归纳出的几个突出问题:垃圾收集设施覆盖率低,且分布不均,多数村庄垃圾随意倾倒现象普遍;生活污水基本首排河道,对下游水质造成影响;卫生厕所改造推进缓慢,传统旱厕仍是主流,夏季极易引发疾病传播……他尽量使用平实的语言,引用具体村庄的数据作为支撑,虽然那些数据本身可能就不太准确。

在最后,他简单地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提到了资金投入不足、村民卫生意识有待提高、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等。

写完初稿,他反复修改了几遍,删掉了一些过于尖锐的措辞,但保留了核心问题。

他看着打印出来的两页纸,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这份他自认为“真实”的简报,会引来什么样的反应。

下班号响过之后,办公室里的人开始陆续离开。

林峰早就没了踪影,估计又下村了。

老周慢悠悠地收拾好自己的茶杯,晃出了办公室。

王大海还在处理最后一份文件。

郁刊等到其他人都走了,才拿着那份简报,走到王大海桌前。

“主任,您让我写的简报,我写了个初稿,请您审阅。”

郁刊把稿纸递过去,手心有点冒汗。

王大海接过稿纸,嗯了一声,目光落在纸上,开始看了起来。

他看得很仔细,速度不快。

郁刊站在旁边,屏住呼吸,能清楚地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他紧紧盯着王大海的脸,想从上面看出些端倪,但王大海面无表情,只有眼神在缓缓移动。

时间仿佛过得很慢。

终于,王大海看完了最后一页。

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拿起红蓝铅笔,在稿纸的空白处写了几个字。

郁刊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有几个数据需要再核实一下,石门寨的垃圾池数量,跟农业站台账对不上。”

王大海用铅笔点了点稿纸的一处,语气依旧平稳,“另外,原因分析这部分,关于村民意识的那条,删掉。

问题可以写,但不要轻易给群众下结论。”

郁刊赶紧点头:“好的主任,我马上核实修改。”

王大海把稿纸递还给他,又补充了一句:“整体框架可以。

修改完明天上班给我。”

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只是指出了具体的技术性问题。

但郁刊心里却一下子松了下来,甚至涌起一丝微小的雀跃。

“整体框架可以”,这简单的几个字,对他来说,己经是莫大的鼓励。

这意味着,他选择的这条路,至少没有走错。

他拿着稿纸,快步回到座位,开始按照王大海的指示进行修改。

当他核实完数据,删掉那句关于村民意识的评价,重新打印好简报时,办公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他把整洁的稿纸放在王主任桌子的正中央,用墨水瓶小心地压好。

走出办公楼,外面的空气带着夜晚的凉意。

镇上的灯光稀稀落落,远处传来几声狗吠。

郁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觉心情舒畅了不少。

他顺着街道往宿舍走,经过那家“为民餐馆”时,闻到里面飘出的炒菜香味,才感觉肚子饿了。

他推门走了进去,店面不大,只有西五张桌子,看起来还算干净。

他找了个靠墙的位置坐下,一个系着围裙、梳着马尾辫的姑娘拿着菜单走了过来。

“吃点什么?”

姑娘的声音清脆,带着本地口音。

郁刊抬头,接过菜单。

姑娘看起来二十出头,眉眼清秀,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看起来很舒服。

“一份青椒肉丝,一份米饭。”

郁刊点了最简单的菜。

“好的,稍等。”

姑娘利落地记下,转身朝厨房走去。

郁刊看着她忙碌的背影,给客人倒水,擦桌子,动作很麻利。

他忽然觉得,这个陌生的小镇,似乎也因为这一点点不经意的发现,变得稍微亲切了一些。

他拿出手机,想看看有没有家里的消息,却发现这里信号不太好,信息转了半天才发出去。

他无奈地收起手机,目光落在餐馆墙上贴着的一张泛黄的风景画上,心里想着,明天要把那份修改好的简报早点交给王主任。

至于后面会怎样,他不知道,但至少,他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