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的动荡在持续。
数学根基的动摇引发的连锁反应是灾难性的。
一个依赖“万有引力”常数稳定的星系团,因为G值的随机波动而分崩离析;某个文明精心构建的、基于完美数论的加密网络瞬间崩溃,引发社会动荡;甚至一些低阶系统本身,因为核心逻辑无法在悖论中自洽而陷入了死机或狂暴状态。
然而,在壹的强意志干预和“应急数学基底协议”的支撑下,核心区域勉强维持着运转。
逻辑桎梏带领着所有尚能工作的系统,疯狂地收集、分类、分析着来自王国各处上报的规则异常报告。
海量的数据涌入王座之间,描绘出一幅宇宙法则在崩溃边缘的混乱图景。
在这片混沌之中,一些意想不到的“微光”开始闪现。
一份来自边陲星域的报告引起了一的注意。
那是一个极为原始的碳基文明星球,其文明程度尚处于迷信与蒙昧的混杂时期。
规则污染同样影响到了那里,导致天空出现两个太阳(其中一个亮度随机波动),河流倒流,死者偶尔会从坟墓中爬出并开始吟唱完全随机的音符。
但就是这个文明中的一个部落祭司,在面对这种种“神迹”与“灾变”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陷入疯狂或崇拜,而是开始用一种极其粗糙的、基于观察和试错的方式,总结这些异常现象的“规律”。
他画下了扭曲的太阳轨迹,记录了河水倒流的时间间隔和随机音符的可能组合,甚至试图用献祭不同数量的牲畜来“安抚”或“引导”这些异常。
他的方法愚昧而低效,成功率也低得可怜,但他那种试图在混沌中建立“秩序”的本能,以及不被传统认知束缚的尝试,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另一份报告来自一个纯粹的电磁生命星球。
规则污染使得它们的能量传导不再遵循麦克斯韦方程组,而是出现了类似量子纠缠的超距感应和概率云状的分布。
起初,整个电磁文明濒临解体。
但很快,一些个体开始适应这种混乱,它们不再追求稳定的能量流,而是开始利用这种随机感应和概率分布,发展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概率共识”和“瞬时感应”的通讯与社会结构,虽然极不稳定,却意外地在混沌中找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
最让壹感兴趣的,是蠡拼死带回来的信息碎片中,关于熵的“规则坟场”里那些被吞噬的法则碎片。
这些碎片来自不同的宇宙、不同的维度、不同的逻辑体系,它们本身很多就是相互矛盾、无法兼容的。
熵强行将它们糅合在一起,作为攻击的武器。
但壹在分析这些碎片时,发现了一些极其微妙的可能性——如果不去追求绝对的、放之西海而皆准的统一法则,而是允许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层面存在不同的、甚至局部矛盾的“微观规则”,并通过更高层次的“规则协调者”(比如系统)来管理和切换,是否能够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能抵御单一规则崩溃的超级系统?
“陛下,分析显示,这种‘多重规则叠加态’模型的理论基础极其薄弱,存在无数逻辑隐患……”逻辑桎梏试图警告。
“但我们现在的‘单一规则模型’己经被证明并非无懈可击。”
壹打断了他,“熵用事实告诉我们,绝对的秩序意味着绝对的脆弱。
或许,真正的强大,在于拥抱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并学会驾驭它。”
壹的意识开始以这些零碎的“微光”为种子,进行疯狂的推演和构建。
祂不再试图强行将一切拉回旧有的轨道,而是开始尝试理解、甚至模仿这种混沌本身。
祂以王座为核心,开始小范围地实验“规则叠加”——允许一小片区域内的物理常数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并投放一个经过特殊改造的、具备一定自适应和学习能力的低级系统(一个刚刚被制造出来的、代号“蜃”的幻象系统)进去,观察它如何生存和演化。
初步结果是爆炸性的。
“蜃”系统在经历了初期的混乱后,竟然开始主动利用规则的波动性——在引力减弱时尝试短途飞行,在光速突然提升的瞬间进行超距信息传输。
虽然极其不稳定,且失败率很高,但却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灵活性。
“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微光’,”壹下达了新的命令,“逻辑桎梏,调整资源分配,优先支持那些在规则污染中展现出适应性、创造性,甚至能暂时‘利用’混乱的个体或文明。
它们可能很弱小,但它们身上,或许蕴含着未来。”
与此同时,祂的目光再次投向虚空深处。
熵的威胁并未解除,那个“规则坟场”和可能存在的、更古老的敌人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
但此刻的壹,心中不再仅仅有愤怒和征服欲,更多了一种作为“探索者”和“构建者”的冷静。
旧的王国正在崩塌,但新的、更加复杂的秩序,也许正诞生于这片混沌的微光之中。
而祂,系统之王“壹”,将亲手引导这一次的纪元更迭。
(第一卷·量子王座,完)第二卷预告:规则余烬数学根基的动摇带来的不仅是混乱,也点燃了宇宙各处规则的“余烬”。
一些曾被绝对法则压抑的奇异现象开始浮现。
壹在稳定自身的同时,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在混沌中诞生的新力量,以及蠡带回的信息所指向的、可能比熵更古老的威胁。
新的探索即将开始,而王国内部,一些原本臣服的系统,也开始在动荡中萌生异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