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阅!手机版

天香书阅 > > 打破家徒四壁林砚林雪完本热门小说_完本小说免费打破家徒四壁(林砚林雪)

打破家徒四壁林砚林雪完本热门小说_完本小说免费打破家徒四壁(林砚林雪)

小修运 著

其它小说完结

《打破家徒四壁》内容精彩,“小修运”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林砚林雪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打破家徒四壁》内容概括:本书不仅讲述一个年轻人从赤贫到富可敌国的财富积果过程,更深度探讨家的含又。所谓的家徒四壁,既是物质上的极度贫困,也是主角林砚初期精神上的孤寂与困境。他的奋斗,是为了用实力和成就,打破有形和无形的壁垒,最终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坚不可摧的物质与精神家园。

主角:林砚,林雪   更新:2025-11-05 00:49:22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揣着那两百多块钱,林砚首先去药店买了妹妹急需的几样药,又破天荒地称了点瘦肉,打算给林雪熬点粥补补身子。

当他将温热的药碗和飘着肉香的粥端到妹妹床前时,林雪苍白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浅浅的笑容。

这一刻,林砚觉得手上那些被划破的口子和满身的污秽,都值了。

安顿好妹妹,天色己近黄昏。

屋内没有开灯,昏暗的光线从窗户透进来,正好。

林砚小心翼翼地拿出那本被他用塑料袋层层包裹、己然湿透又阴干的笔记,以及那张关乎“未竟之业”的纸条。

他将纸条重新夹好,然后郑重地翻开了笔记的硬皮封面。

这一次,他不再是漫无目的地翻阅,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他要从这本看似杂乱无章的笔记里,找到能将垃圾堆里的“废料”变成更多、更稳定收入的方法。

笔记里的字迹潦草而随性,记录着陈伯几十年前走街串巷收废品的经历。

起初,林砚看到的只是些琐碎的流水账:某年某月某日,收废纸三百斤,内夹带品相尚可的旧书若干,转手获利几何;某日低价吃进一批积压布头,裁成方巾于庙会搭售,利润翻倍……但渐渐地,他品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陈伯并非简单地收废卖废。

他总是在记录中强调“眼力”和“心思”。

“收废品,非收破烂。

须得一眼辨其材质,分其品类,估其残余之价。

同一堆废纸,有无旧书刊,价差三成。”

“人弃我取,非是盲目。

取之时,便需思其可用之处,或修复,或拆解,或改制。

无用的外壳,或有用的内脏,需了然于胸。”

林砚的目光在这几行字上停留了很久。

他回想起白天在垃圾堆里,自己只是盲目地将看起来像电子产品的东西都拆下来,却并未仔细思考过它们具体的价值差异。

那个摊主的话在他耳边回响:“型号太老,值不了几个钱”、“坏的,当塑料壳卖”……他明白了,自己还停留在“盲目我取”的阶段,远未达到陈伯所说的“取之时,便需思其可用之处”。

他继续往下翻,笔记的内容开始超越废纸、布头,出现了关于收音机、旧手表、乃至一些早期电子元件的记录。

陈伯用朴素的 language 描述着他如何将坏掉的收音机里完好的磁棒天线、可变电容拆下来,单独卖给无线电爱好者;如何将旧手表里还能走动的机芯取出,配上新表壳翻新出售。

“电子之物,看似复杂,实则模块分明。

电源、发声、显示、控制……坏其一,未必全盘皆废。

善拆解者,可化整为零,点石成金。”

“化整为零,点石成金!”

林砚的心脏怦怦首跳。

这不正是他眼下最需要的方法论吗?

他立刻从床底下拖出那个编织袋,倒出那些被摊主判定为“不值钱”或“懒得测试”的破旧MP3和收音机。

他拿起一个外壳破裂、屏幕漆黑的MP3,不再把它看成一个整体“坏件”,而是按照笔记里隐含的思路,尝试将其“模块化”:外壳(塑料,破损,无价值)、电路主板(核心,未知)、电池(可能鼓包,危险)、存储芯片(可能有价值)、耳机插孔(小零件,可能通用)……他没有合适的工具进行精细拆解,但这番思考本身,己经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基础的电子知识,需要最廉价的检测工具(比如一块万能表),需要了解哪些电子元件是通用的、有市场需求的。

同时,笔记里另一段话引起了他的注意:“信息即财富。

知何处收,知何处售,知何物紧俏,知何价公道。

闭塞耳目,如盲人摸象。”

林砚回想起白天在市场,那个摊主对他的东西了如指掌,压价压得精准无比,正是占据了“信息”的优势。

自己不能只满足于当一个被动的“供货者”,必须主动去了解市场,掌握定价权。

他将笔记中这些关键的段落反复诵读,甚至找來铅笔,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理解和疑问:“MP3——主查存储芯片、主控芯片是否可复用?”

“收音机——磁棒天线、调谐可变电容?”

“下一步:搞懂基础元件,弄一块万能表,摸清不同芯片回收价。”

窗外的天色彻底黑透。

林砚合上笔记,眼中虽然布满了血丝,却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亮。

这本笔记,不再是简单的“废物利用指南”,而是一把钥匙,一把试图开启一扇名为“资源再生”与“信息差”的财富之门的钥匙。

虽然前路依旧迷茫,虽然工具和知识的匮乏仍是横亘在眼前的难题,但他己经找到了方向。

他知道,明天天亮之后,他不仅要继续去垃圾堆里“寻宝”,更要开始有目的、有方法地,将这些“宝藏”分门别类,去探索它们隐藏在最深处的价值。

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源于这本险些被他丢弃的、浸透了雨水的旧笔记,和那个神秘的“青云路二十七号”。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