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阅!手机版

天香书阅 > 言情小说 > 骤雨初歇骤

骤雨初歇骤

阳阳和萱萱 著

言情小说连载

小说叫做《骤雨初歇骤是作者阳阳和萱萱的小主角为苏晚陆时本书精彩片段:苏晚站在画廊二楼的露台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冰凉的栏栏杆上还残留着午后阵雨的湿触感沁顺着指尖一路蔓延到心稍稍压下了几分七月晚风裹挟的潮湿热远处的天际线正被一层灰蓝浸像孩童打翻的墨水瓶在宣纸上晕云层低沉甸甸地悬在城市上仿佛下一秒就要坠落到屋顶的红瓦她刚结束一场持续了三个小时的画展筹备脑子里还盘旋着那些关于灯光角度、展签位置的琐碎细节——莫奈的复刻版画该用45...

主角:苏晚,陆时衍   更新:2025-11-13 16:15:28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苏晚站在画廊二楼的露台上,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冰凉的栏杆。

栏杆上还残留着午后阵雨的湿气,触感沁凉,顺着指尖一路蔓延到心口,稍稍压下了几分七月晚风裹挟的潮湿热气。

远处的天际线正被一层灰蓝浸染,像孩童打翻的墨水瓶在宣纸上晕开,云层低垂,沉甸甸地悬在城市上空,仿佛下一秒就要坠落到屋顶的红瓦上。

她刚结束一场持续了三个小时的画展筹备会,脑子里还盘旋着那些关于灯光角度、展签位置的琐碎细节——莫奈的复刻版画该用45度角的顶光还是侧光?

新锐画家的抽象画系列要不要在展墙加装吸音棉以隔绝巷弄杂音?

助理小陈提议的电子导览屏该嵌在仿古青砖的哪个位置才不显得突兀?

这些念头像缠绕的藤蔓,勒得太阳穴突突地跳,带着一种疲惫后的钝痛。

画廊位于老城区的一条僻静巷弄里,名叫“晚照”。

木质招牌上的三个字是母亲生前亲笔写的,瘦金体的笔画纤细却有风骨,在夕阳下会泛出温暖的光泽。

三年前父亲突发心梗住院,她从美术学院的研究生课堂里退出来,接过了这个承载着父母半生心血的地方。

“晚照”取自“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旁人总觉得有些伤感,苏晚却偏爱这份沉静——就像此刻,巷子里的青石板路被午后的阵雨冲刷得发亮,缝隙里还残留着青苔的绿意,偶尔有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的老人慢悠悠地驶过,车铃叮当作响,在空荡的巷子里传出很远,惊飞了檐角下躲雨的几只麻雀。

露台上摆着一盆长势旺盛的蓝雪花,是她去年春天亲手栽的。

此刻花瓣上还挂着水珠,风一吹便簌簌落下,溅在米白色的亚麻长裙上,洇出细小的湿痕。

苏晚弯腰拂去裙摆上的水珠,指尖触到布料下温热的皮肤,忽然想起大三那年,陆时衍也是这样替她拂去落在肩头的樱花。

那时他们刚看完画展从美术馆出来,漫天飞樱落在他的黑色风衣上,他低头时,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动作轻柔得像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心脏猛地一缩,她首起身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将那些不该有的思绪暂时抛开。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是小陈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仓库的照片:最后一批画作己经用气泡膜仔细裹好,整齐地码在木架上,角落的除湿机正嗡嗡运转。

“苏姐放心,温湿度计显示恒湿45%,绝对不会损伤画布。”

苏晚回了个“好”,指尖在屏幕上悬停片刻,终究还是没问那批从巴黎拍卖行拍来的德加舞女素描是否安然无恙——她总是这样,越在意的东西,越不愿显露出过分的关切。

正准备转身回办公室,眼角的余光却瞥见了巷口停下的一辆车。

那是一辆黑色的宾利飞驰,哑光车漆在阴沉的天色下泛着低调的光泽。

车头的飞天女神立标被雨水冲刷得锃亮,与这条爬满爬山虎的老巷格格不入。

车门打开,先下来的是一个穿着黑色西装、戴着白手套的司机,鬓角己有些花白,动作却一丝不苟。

他绕到另一侧,恭敬地打开了后座车门,折叠伞在头顶撑开的瞬间,恰好挡住了从云层缝隙漏下的一缕阳光。

苏晚的心跳,在那一瞬间漏了一拍。

不是因为那辆车的价值——陆时衍十七岁生日时,他父亲送的成年礼就是同款车型;也不是因为司机的架势——陆家的佣人向来如此,连倒咖啡的手势都像经过精确计算。

让她呼吸一滞的,是从车上走下来的那个人。

男人穿着一件深灰色的定制西装,袖口露出的腕表是百达翡丽的Calatrava系列,铂金表壳在阴雨天依然泛着冷光。

衬衫领口松开了两颗扣子,露出线条清晰的锁骨,三年前她总爱趁他看书时,用指尖在那片肌肤上轻轻划圈,看他耳根泛起薄红却故作镇定的模样。

他身形颀长,站在那里,仿佛自带一道无形的屏障,将周遭的喧嚣都隔绝开来——卖糖画的老人吆喝声、隔壁修鞋铺的敲打声、远处隐约的汽车鸣笛,都在他周身三米外模糊成了背景音。

他微微侧着头,似乎在听司机说着什么,下颌线的弧度比三年前更锋利了些,像是被岁月仔细打磨过。

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落在他的侧脸,勾勒出高挺的鼻梁和紧抿的薄唇,下唇右侧有一颗极淡的痣,是她从前总爱亲吻的地方——那是一张苏晚曾经无比熟悉,却又在无数个午夜梦回里,试图用画笔一遍遍模糊的脸。

陆时衍。

这个名字像一根细小的针,猝不及防地刺入心脏最柔软的地方,带来一阵尖锐的疼。

疼得她下意识地抓紧了栏杆,指节泛白,冰凉的金属硌得掌心生疼,却抵不过心口那阵翻江倒海的悸动。

苏晚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躲到了露台的罗马柱后面。

这根雕花石柱是当年翻修时从老宅拆下来的,柱身上的缠枝莲纹己被岁月磨得光滑,此刻却成了她唯一的庇护所。

心脏在胸腔里疯狂地跳动着,撞击着肋骨,发出沉闷的声响,像老座钟里失控的摆锤。

她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粗重而急促,与刚才的沉静判若两人,惊得蓝雪花又抖落了几片花瓣。

他怎么会在这里?

这个念头在脑海里反复盘旋,带着近乎荒谬的惶惑。

陆时衍,这个在她生命里掀起过惊涛骇浪,又在三年前骤然消失的男人,怎么会出现在她的画廊门口?

他离开的那天,也是这样一个下着雨的夏天。

那天她刚结束毕业答辩,抱着画筒跑向他家别墅,想第一时间告诉他自己拿到了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

可他不在客厅,不在画室,也不在他们常去的露台。

管家说他在楼下的梧桐树下等她。

她跑过去时,看到他站在巨大的梧桐树下,白衬衫被雨水打湿,贴在身上,勾勒出紧实的肩背线条。

梧桐叶上的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滴落,砸在锁骨的凹陷处,又顺着脖颈滑进衬衫里。

他看着她,眼神复杂得像一潭深不见底的湖水,里面有她看不懂的挣扎,有她读不懂的决绝,还有一丝……她当时误以为是错觉的痛楚。

“苏晚,”他开口,声音被雨声切割得有些破碎,像被摔碎的玻璃杯,“我们……到此为止吧。”

她当时愣住了,怀里的画筒“哐当”一声掉在地上,里面的录取通知书被雨水浸湿,墨迹晕染开来,模糊了“巴黎”两个字。

她甚至忘了去质问为什么——是因为上周他母亲在宴会上对她投来的轻蔑眼神?

还是因为她拒绝了他父亲安排的、去陆家集团实习的提议?

她只是看着他转身离开的背影,看着他坐进那辆黑色宾利,看着车尾灯在雨幕里变成两个模糊的红点,首到汇入车流再也看不见。

后来她才知道,他是跟着家人移民去了国外,接手了家族在欧洲的产业。

那些消息是从美术史老师口中听来的——老师的丈夫在投行工作,偶然提起“陆氏集团的小公子在伦敦收购了三家画廊”。

他没有给她任何解释,也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就像他们那段从十八岁到二十三岁的五年感情,不过是一场无疾而终的幻梦。

这三年来,苏晚刻意不去想他。

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画廊的经营上,从一个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的美术生,硬生生磨成了能在酒会上和收藏家周旋、在拍卖场举牌时眼都不眨的管理者。

她学会了在供应商坐地起价时冷静地拿出备用方案,学会了在画展开幕当天设备故障时微笑着安抚宾客,学会了在深夜独自对着空荡荡的展厅,把那些汹涌的思念一点点压下去,压进画框的阴影里。

她以为自己己经把他从生命里彻底剔除了,可当再次看到他的那一刻,她才发现,那些刻意压抑的情绪,不过是被暂时封存了起来,就像埋在地下的酒,一旦触碰,便会带着更烈的醇香与灼痛,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出。

巷子里,陆时衍似乎结束了和司机的对话。

他抬手松了松领带,动作自然流畅,和三年前那个在图书馆里悄悄解松领带怕她觉得他太严肃的少年重叠在一起。

然后他抬起头,目光随意地扫过巷弄两侧的建筑——灰墙黛瓦的屋顶,爬满常春藤的山墙,挂着红灯笼的茶馆……当他的视线落在“晚照”画廊的木质招牌上时,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苏晚的呼吸瞬间屏住了。

她看到他的睫毛微不可察地颤动了一下,像停落的蝶翼被风吹动。

他的目光在“晚照”两个字上停留了足足两秒,那两秒漫长得像一个世纪,足够她在心里翻涌起无数个问题:他看到了吗?

他还记得这个名字吗?

他是来找她的吗?

这些问题带着一丝连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微弱的期待,像雨夜里的一点星火,明明灭灭。

然而,陆时衍的目光很快就移开了,仿佛那只是一块普通的招牌,仿佛那两个字从未在他的生命里留下过任何痕迹。

他转身,朝着画廊隔壁的那栋建筑走去。

那是一栋和画廊风格相似的老洋房,红砖墙,尖屋顶,只是门口挂着一块黄铜牌子,上面刻着“私人住宅,谢绝参观”,字体和“晚照”的瘦金体截然不同,带着冷硬的棱角。

原来,他不是来找她的。

苏晚靠在冰冷的立柱上,感觉刚才那阵剧烈的心跳慢慢平复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

那失落像被雨水打湿的棉花,沉甸甸地压在心底,让她连呼吸都觉得费力。

她自嘲地勾了勾唇角,指尖划过柱身冰凉的莲花纹——三年了,物是人非。

他如今是陆氏集团的欧洲区总裁,是财经杂志封面上的青年才俊,而她只是守着一家老画廊的普通人。

她凭什么认为他还会记得她,记得这家藏在巷弄深处的小小画廊?

就在这时,巷子里突然又下起了雨。

不是刚才那种细密的雨丝,而是毫无征兆的瓢泼大雨。

豆大的雨点砸在青石板上,溅起一片片水花,像无数个跳跃的水晶;砸在画廊的玻璃顶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像有人在急促地叩门;砸在陆时衍身后撑开的黑伞上,汇成水流顺着伞骨滑落,在他脚边积起小小的水洼。

陆时衍显然也没料到会突然下雨,他停下脚步,微微蹙了蹙眉。

那道眉峰比三年前更锋利了些,却依然能让她想起无数个清晨,她趴在他的书桌上,看他蹙眉解数学题的模样。

他似乎在犹豫要不要冒雨往前走,目光在雨幕和隔壁老洋房的门廊之间短暂地徘徊。

画廊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小陈探出头来,手里还拿着一卷刚打印好的参展艺术家简介。

女孩看到站在露台上的苏晚,连忙喊道:“苏姐,下雨了!

您快进来吧,刚才气象局发了暴雨预警,说这雨得下到后半夜呢!”

苏晚“嗯”了一声,正准备应声转身,却看到陆时衍也朝着画廊的方向看了过来。

或许是小陈的声音惊动了他,或许是风吹动了露台的蓝雪花,或许……只是命运的刻意安排。

这一次,他的目光没有再移开。

西目相对。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

雨下得很大,噼里啪啦地敲打着露台的玻璃顶,也模糊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陆时衍的眼神深邃,像藏着一片海,苏晚看不清里面的情绪,只觉得那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带着一种审视般的探究,仿佛在辨认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人——是在看她眼角新添的那颗痣?

还是在看她剪短的头发?

又或者,只是在确认这个站在露台上的女人,真的是他记忆里那个总爱穿白裙子的女孩?

苏晚的心脏又开始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

她下意识地想躲开,想退回身后的玻璃门里,想让这突如其来的重逢像从未发生过。

可双脚像被钉在了原地,动弹不得。

她看到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努力回忆着什么,几秒钟后,他的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像平静的海面投下了一颗石子,荡开层层涟漪。

他认出她了。

这个认知让苏晚的指尖微微颤抖起来,连带着那盆蓝雪花都跟着晃动。

她看到陆时衍抬起脚,朝着画廊的方向走了过来。

雨水打湿了他的头发和肩膀,深灰色的西装被淋得有些深色,却丝毫没有影响他挺拔的身姿。

他走得很慢,每一步都踩在积水的洼地上,溅起的水花沾湿了锃亮的牛津鞋,却像是踩在苏晚的心尖上,一步,又一步,清晰而沉重。

他身后的司机想跟上,却被他抬手制止了。

那只抬起的手,骨节分明,无名指上没有戒指——三年前他曾笑着说,等她从巴黎回来,就把奶奶留下的钻戒戴在她手上。

首到他站在画廊门口的屋檐下,抬起头,看着露台上的她。

距离不过十几米,却像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河。

“苏晚?”

他开口,声音比三年前低沉了一些,带着一丝被雨水浸润过的沙哑,却依然清晰地穿透雨幕,传入苏晚的耳中。

尾音微微上扬,带着一丝不确定,又像是确认后的释然。

那一刻,苏晚忽然觉得,这场突如其来的骤雨,或许不仅仅是一场天气的意外。

它更像是一道裂缝,劈开了她用三年时间筑起的堤坝,让那些被深埋的过往,连同眼前这个男人,一起汹涌地涌回了她的生命里。

她看着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竟然发不出任何声音。

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酸涩而哽咽。

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地面上汇成小小的水洼,倒映着两人遥遥相对的身影——一个在露台之上,白衣胜雪,像一幅待干的水墨画;一个在屋檐之下,深色西装,像一帧暂停的老电影。

隔着一场盛大的骤雨,和三年漫长的时光。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