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阅!手机版

天香书阅 > 其它小说 > 搅局者的下场

搅局者的下场

冥冥中的明明 著

其它小说连载

《搅局者的下场》男女主角永济坊靖安是小说写手冥冥中的明明所精彩内容:林扬宗又一次在深夜惊起!冷汗涔这样的日子他已经经历了近二十年人说“人生糊涂识字始”,他的痛是从他读完万卷行走万里阅尽千般经历百般苦后开始命朝弘治十七京畿之暮细雨如将皇城巍峨的朱红宫墙浸润得愈发深也将青石板路洗刷得光可鉴散朝的钟声悠扬飘身着各色禽兽补子的官员们如同潮水从承天门内涌又迅速分融入纵横交错的街巷官林扬宗走在人群一身...

主角:永济坊,靖安司   更新:2025-10-15 15:56:3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林扬宗又一次在深夜惊起!冷汗涔涔。这样的日子他已经经历了近二十年了,

人说“人生糊涂识字始”,他的痛苦,是从他读完万卷书,行走万里路,阅尽千般人,

经历百般苦后开始的。命朝弘治十七年,京畿之地,暮春。细雨如酥,

将皇城巍峨的朱红宫墙浸润得愈发深沉,也将青石板路洗刷得光可鉴人。

散朝的钟声悠扬飘荡,身着各色禽兽补子的官员们如同潮水般,从承天门内涌出,

又迅速分流,融入纵横交错的街巷官邸。林扬宗走在人群中,

一身青色的六品官袍穿得一丝不苟,步履沉稳,面容平静。他年近不惑,面容清俊,

眼神澄澈,是那种典型的清贵人家教养出来的子弟——知书达理,进退有度,

也是一副清流妆容——微须、面白、清正,月白衣衫,浑身清气。然而,

在这份合乎规范的平静之下,只有他自己知道,胸腔里那颗心,

正如何被无形的丝线层层缠绕,勒得他几乎喘不过气。今日朝议,

焦点依旧是“靖安司”的存续与扩权之请。靖安司,名义上隶属刑部,实则直接听命于陛下,

掌“诏狱”,刺探臣民隐微,是悬在朝野上下头顶的一把无形利刃。

司督太监曹无庸嗓音阴柔,却字字如刀,

列举着近日“查获”的“悖逆之言”、“结党之迹”,言之凿凿,仿佛这煌煌命朝,

已是暗流汹涌,危机四伏。“天理昭昭,然人心叵测。唯有以非常之手段,涤荡奸邪,

方能护我社稷永固,黎民安泰。”曹太监最后如是说,那狭长的眼睛扫过满朝文武,

带着一种洞察一切的冷漠。无人出声反对。至少,在明面上没有。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臣,

嘴唇翕动了一下,终究还是归于沉默。林扬宗站在后排,他能感觉到自己袖中的手微微攥紧,

指甲陷入掌心,带来一丝刺痛。又是这一套,“存天理,灭人欲”。在他们口中,

一切不合“规矩”的言行、思想,甚至欲望,都是需要被“涤荡”的“人欲”。而这靖安司,

便是执行这“涤荡”最锋利的工具。他想起家中藏书阁里,那几本被父亲深锁柜中,

严禁他翻阅的“异端邪说”。那是他少年时,偶然从一位云游方士手中换得的残卷,

并非命朝正统典籍,其思想如野火般燎原,讲述着在一片遥远的大陆,

一些被称为“先知”的先声。其中一位名叫彼特拉克的学者之言,

至今震撼着他:“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凡人的幸福”……这与“存天理,

灭人欲”是何等的背道而驰!天理何在?难道就是这无处不在的监视,是因言获罪的恐惧,

是扼杀一切鲜活思想与情感的冰冷教条?他内心深处,从未认同过这套东西。他读圣贤书,

学的是仁者爱人,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恻隐之心。可如今,

这“仁爱”似乎被扭曲成了对绝对秩序的维护,而真正的“兼爱”,那种超越亲疏等级,

对每一个个体生命本身的尊重与关爱,却被视为无父无君的异端。“林主事,请留步。”对,

37岁,19岁的探花郎出身,他如今只是一名五品主事。一个温和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林扬宗回头,是吏部文选司的郎中,赵世衡。赵郎中面容和善,总是未语先笑,

是朝中有名的“老好人”,也是他父亲当年的门生。“赵世叔。”林扬宗躬身行礼。

赵世衡走近,与他并肩而行,声音压低了些:“扬宗啊,今日朝上,我看你神色有异。

有些话,当讲不当讲,做叔叔的还是要提醒你一句。”“世叔请讲。”“曹公公权势正炽,

陛下对其信任有加。靖安司之事,关乎国本,非同小可。你年轻气盛,心怀理想,这是好事。

但有些时候,……需懂得审时度势。”赵世衡语重心长,“‘潜龙勿用’,有时候,低头,

不是为了屈服,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以待来时。你林家清誉,你自身前程,

皆系于此一念之间。”林扬宗心中苦笑,37岁的年青人!

他也曾兰台走马、兰亭题诗、东海捕鲸、北地猎熊、南疆改土、西域拒敌。官场中,

上级那里,你地位低,你就是年青人,得接着!又是“潜藏爪牙忍受”。家族的教育,

长辈的叮嘱,无外乎如此。他们教会了他经史子集,教会了他礼仪规范,

教会了他如何做一个合乎标准的“清贵”子弟,却从未教过他,

当内心的“理”与外界的“势”发生尖锐冲突时,除了忍耐和低头,还能如何?

他缺乏那种在官场泥沼中周旋的政治智慧,更不屑于使用那些制造恐慌、罗织罪名的手段。

他渴望的,是堂堂正正,是直道而行。“多谢世叔教诲,扬宗……省得。”他垂下眼睑,

掩去眸中的波澜。回到位于城西的自家宅邸,这是一处三进的院落,不算奢华,但清雅幽静,

一如林氏家族的门风。父亲早已致仕,在老家颐养天年,京中只他一人居住。书房里,

烛火摇曳,映照着满架诗书。他摒退下人,独坐窗前,听着窗外淅沥的雨声,

内心那片被压抑的海洋,才开始汹涌澎湃。他铺开宣纸,想要练字静心,笔尖落下,

却不由自主地写下了几个字:“人,乃万物之尺度。”这是另一本异端残卷上,

一个叫普罗塔哥拉的哲人之语。这句话,如同惊雷,曾在他少年心中炸开。衡量万物的尺度,

不是天,不是理,不是君王,而是人自身!这与他自幼所受的教诲,何其相悖,

却又何其……诱人!它肯定了人的价值,人的感知,人的欲望与理性。

“我真的只能做一个‘纯粹’的、只会低头忍受的儒生吗?”他问自己。

现实却冰冷地告诉他,若不如此,便是粉身碎骨。他想起了三日前,下属偷偷告诉他,

隔壁衙门的王员外郎,只因在私宴上多喝了几杯,点评了几句时政,便被靖安司的人带走,

至今下落不明。王员外郎是个耿直之人,曾因漕运弊案直言上谏,得罪过曹无庸。

“忠于国家民族……”林扬宗喃喃自语。他的忠诚,是对这脚下土地和生活其上的万千黎民,

还是对那个日益被特务和僵化教条所定义的“朝廷”?他感到一种撕裂般的痛苦。

价值观的冲突,如同两股巨大的力量,在他体内角力,让他寝食难安。

他想起另一位异端思想家蒙田的话:“认识自己,……这是我们的座右铭。

……这世界上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可认识自我之后呢?

当清晰的自我认知与浑浊的现实格格不入时,是随波逐流,还是……奋起一击?他缺乏手段,

缺乏力量,他只是一介文弱书生,一个六品小官。“大人,有客递帖求见。

”老管家在门外轻声禀报。这么晚了?林扬宗微怔,接过名帖,

上面只有一个简单的代号:“墨翟”。他心中一动,立刻道:“请到偏厅,勿让人打扰。

”来人身着不起眼的灰色布衣,面容普通,是那种扔进人海便找不出来的样子。但那双眼睛,

却异常明亮、坚定。他是“墨社”的人。

这是一个隐秘的、信奉“兼爱”、“非攻”理念的小团体,

成员多是些不得志的文人、底层小吏、甚至有些手艺的工匠。

林扬宗在一次极为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并暗中资助了他们。他认同他们“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理念,这比那被等级秩序框定的“仁爱”,

更接近他内心的向往。“林大人,”墨翟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城西永济坊,出事了。

”永济坊是京中贫苦百姓和流民聚集之地,房屋低矮破败,卫生条件极差。“何事?

”“靖安司的人,以清查‘邪教余孽’为名,封锁了坊市,不许人进出。说是要逐户搜查,

但……他们带了大量的火油和柴薪。”墨翟的语速加快,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愤怒,

“我们的人探听到,他们根本不在乎什么余孽,

是想借机将那片‘有碍观瞻’的贫民区彻底焚毁,将流民驱赶出城,

以迎接下月番邦使臣的朝觐。美其名曰,‘净化京畿,以彰天理’!

”林扬宗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为了所谓的“天理”、“观瞻”,

就要活生生焚毁无数平民的家园?那些虽然破败,却是他们唯一遮风避雨之所!

那些虽然贫苦,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就是他必须“低头”忍受的“现实”吗?

“他们……他们怎么敢!”他的声音因愤怒而微微颤抖。“曹公公手谕,称此地藏污纳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