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天香书阅!手机版

天香书阅 > 其它小说 > 夜莺和云雀

夜莺和云雀

炎热的夏季2025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小编推荐小说《夜莺和云雀》,主角顾言帆林晓月情绪饱满,该小说精彩片段非常火一起看看这本小说吧:第一章:惊魂爆炸的灼热气浪还嵌在皮肤像被烧红的烙铁烫余痛一阵阵往骨头缝里林晓月最后的意是碎玻璃碴子飞溅的脆响——那声音太把神经割成了一缕跟着就什么都看不见再睁眼最先晃进眼里的是煤油灯的昏黄的光晕在天花板上照得木质房梁上的深色水渍像块化不开的霉味裹着稀释的消毒水呛得她喉头发忍不住蜷着肩膀咳了一这一全身的神经像被拽住了似太阳穴突突地疼...

主角:顾言帆,林晓月   更新:2025-10-19 10:16:29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惊魂爆炸的灼热气浪还嵌在皮肤里,像被烧红的烙铁烫过,

余痛一阵阵往骨头缝里钻。林晓月最后的意识,是碎玻璃碴子飞溅的脆响——那声音太尖,

把神经割成了一缕缕,跟着就什么都看不见了。再睁眼时,最先晃进眼里的是煤油灯的光。

昏黄的光晕在天花板上摇,照得木质房梁上的深色水渍像块化不开的墨。

霉味裹着稀释的消毒水味,呛得她喉头发紧,忍不住蜷着肩膀咳了一声。这一咳,

全身的神经像被拽住了似的,太阳穴突突地跳,疼得她眼前发黑。她撑着炕沿坐起来,

盖在身上的薄被滑下去,露出了月白色的棉布旗袍——盘扣是青线绣的兰草,针脚细得很,

可这料子、这款式,她连见都没见过。低头看手,更是慌了。指尖带着薄茧,

是常年握笔磨出来的软茧,不是她那双敲了十年键盘、指节有点粗的手。“吱呀”一声,

木门被推开。穿护士服的姑娘端着药盘走进来,白大褂下摆沾着点泥点,看见她睁着眼,

手里的药盘晃了一下,松口气的样子像卸下了块石头:“沈小姐,您可算醒了!

高烧烧了两天,顾队长天天都来问呢,真是吓死我们了。”“沈小姐?

”林晓月的声音干得像砂纸磨过,还带着点陌生的软糯——是江南口音,

不是她从小说的北方话,“顾队长是谁?”护士把药盘放在炕边的木桌上,

拿起搪瓷碗试了试温度:“就是行动队的顾言帆顾队长呀,您忘了?上次您出任务伤着了,

是顾队长把您救回来的。这里是站里的安全屋,还在上海呢。”上海。任务。站里。

这三个词像冰锥,扎得她脑子发懵。她是林晓月,国安局情报分析室的,

天天对着屏幕看卫星图、解加密文件,怎么会到“站里”——军统上海站?

她扶着墙挪到镜子前。黄铜边框的镜子磨得发亮,里面映出的脸苍白得像张宣纸,眉毛细软,

眼尾有点下垂,透着股没经历过事的柔弱。这是沈清秋,军统上海站机要室的译电员,

不是她。接下来三天,林晓月把心提到嗓子眼,应付着来“探望”的人。有机要室的同事,

也有行动队的人,问的都是“遇袭那天的细节”“有没有看清凶手”。

她靠着记下来的零碎信息,再借着“刚醒,脑子不清楚”的由头,总算没露馅。

她也弄明白了:沈清秋是机要室的骨干,上次去取一份加密电文时遇袭,

昏迷前把电文藏了起来。而顾言帆,行动队队长,人称“冷面阎罗”,是沈清秋上司的上司,

手底下管着几十号人,据说杀人不眨眼。直到第五天,有人来叫她:“沈译电员,

顾队长让您去站里汇报情况。”办公室里烟味浓得呛人。几个同事围上来,

拍她的肩膀、问她身体,语气热络得很。可林晓月的耳朵里,

突然钻进了别的声音——命真硬,被炸了还能活?该不是苦肉计吧?得再问问细节。

她最后碰过那份电文,别是把内容透出去了……这些念头像蚊子似的,在耳边嗡嗡转。

林晓月攥紧了衣角,指甲掐进掌心,才没让脸色变难看。她垂着眼,一一应着:“那天太乱,

我记不太清了,只记得有人朝我开枪……”就在这时,门被推开了。

进来的男人穿着熨得平整的中山装,肩线绷得直,走路时鞋底敲在水泥地上,声音不重,

却让满屋子的嗡嗡声一下子断了。他脸冷得像结了冰,眼神扫过众人,

最后落在林晓月身上——也就一秒,又移开了。林晓月注意到,他垂在身侧的手,

正用指腹磨着一枚银元,一圈圈的,像在数着什么。“醒了?”他开口,声音没起伏,

像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身体没事就回机要室,站里不养闲人。”语气够刻薄,

可林晓月的脑子里,突然炸开了另一个声音——带着点急,又压得很沉:真醒了?是巧合,

还是组织上提过的‘夜莺’?得确认,可不能急,这屋里盯着的眼睛比苍蝇还多。

林晓月的心脏猛地一缩,差点喘不过气。组织?夜莺?顾言帆是共产党?

是和沈清秋一样的潜伏者?可他认错人了。原主或许是“夜莺”,但她林晓月,

是从八十多年后穿来的陌生人,别说接头暗号,连沈清秋的过往都没摸清。天大的误会,

偏偏她还不能说。第二章:试探回机要室的第一天,林晓月就觉得脚底下像踩着冰。

她得演好“沈清秋”,不能让军统的人看出破绽;还得应付顾言帆的试探,

不能让他发现“夜莺”其实换了芯子。顾言帆的试探来得很隐蔽。

有次他让她去静安寺附近的烟纸店取“寻常电报”,她刚走到巷口,

就听见烟纸店老板心里在嘀咕:“顾队长特意交代,

看这沈小姐会不会绕去隔壁弄堂的裁缝铺——那是咱们的联络点,真夜莺该知道。

”林晓月没敢绕。她径直走进烟纸店,拿了电报就走,出门时故意放慢脚步,

听见老板心里的失望:“看来不是?还是她太谨慎了?”还有次在走廊碰见,

顾言帆随口问了句:“最近看报没?北边不太平。

”林晓月心里一动——“北边”是八路军的地盘,他在试探她的立场。

她装作没听出弦外之音,顺着说:“看了几眼,日军闹得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太平。

”她听见他心里的念头:“语气模棱两可,再等等。”她像在走钢丝,每一步都得算着。

偶尔也会故意露点“破绽”——比如分析日军情报时,她会说“这批物资要是能截下来,

给前线的兄弟用也好”,

故意模糊“前线”是军统还是八路军;比如看到日伪欺压百姓的新闻,她会忍不住皱眉,

露出点“不合时宜”的愤怒。她在赌,赌顾言帆能看懂这些信号。机会来得比她想的快。

那天上午,顾言帆把她叫到办公室,递过来一份任务简报:“三天后,

百乐门有个日伪高官露面,上峰让行动队动手。你负责外围接应,监听异常信号,

有情况立刻报告。”他的指尖在简报上的地图点了点,银元悄无声息地滑进袖口:“记住,

没有我的命令,不准擅自行动。”林晓月接过简报,

眼角的余光扫过地图——在百乐门后面的巷口,有个极淡的十字标记,不是军统常用的符号,

倒像她在历史资料里见过的地下党安全点标记。这次行动危险,把她放外围安全些。

地图上的标记,真夜莺该认出来。这是最后一次试她了。她把简报叠好,放进包里:“是,

顾队长,我一定守好电台。”行动那晚,百乐门里歌舞升平,

霓虹灯把门口的柏油路照得五颜六色。林晓月伏在巷口的阁楼里,耳机扣在耳朵上,

指尖搭在电台的旋钮上。电流声沙沙响,没什么异常。可就在十点整,

耳机里突然飘进一段短促的电流声——不是日军常用的波长,倒像是军统内部的加密频道。

紧接着,一个模糊的念头撞进脑子里:“三点钟方向的小楼,狙击手该到位了,

等顾言帆动手,就给76号的人发信号。”是内鬼!林晓月抓起微型对讲机,

语速快得像打机关枪:“顾队长,三点钟方向小楼二层,有狙击手!是76号的人,

我们内部有内鬼!”对讲机那头沉默了两秒,传来顾言帆冷静的声音:“收到。”下一秒,

巷口传来枪声。不是密集的扫射,是精准的点射。林晓月扒着阁楼的窗户往下看,

看见顾言帆带着几个人,贴着墙根往小楼摸,动作快得像猫。没十分钟,枪声停了。

后来她才知道,顾言帆不仅解决了狙击手,还顺着内鬼的信号,抓了好几个76号的特务。

第二天,她去给顾言帆送整理好的情报。办公室里就他一个人,正对着地图抽烟。

“这次反应挺快,做得不错。”他头也没抬,语气还是淡淡的。“是队长指挥得好,

我只是碰巧听到了异常信号。”林晓月低着头,不敢看他的眼睛。她听见他心里的叹息,

很轻,像风吹过纸:身手、对电台的敏感,都不像普通译电员。

八成就是夜莺了……组织总算来人了。只是她看着这么年轻,这上海的浑水,她能撑住吗?

林晓月的心跳慢了半拍。她知道,自己总算初步赢了他的信任。

而那句没说出口的“担心”,像颗小石子,投进了她心里,漾开圈圈涟漪。

第三章:危情自那以后,顾言帆对她明显不一样了。他会把更核心的情报交给她译,

会在她加班时,让炊事员多留一份热粥;会在她去外勤时,

悄悄安排两个人跟着——她都知道,因为她能听见他的念头。

有次她撞见他对着一张写满名字的纸发呆,指腹反复擦过其中一个名字,

心里翻着的念头像浸了水的棉花:“小陈才十九,说好打完这仗就回家娶媳妇的,

结果……”他的声音没颤,可林晓月看见他的指尖在抖。还有次,

行动队奉命去“清剿”一支游击队,顾言帆磨到半夜,

才把路线图交出去——她听见他心里在骂:“都是中国人,凭什么要自相残杀?可不动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